第37節(1 / 2)

這簡直是開玩笑,怎麼可能啊!

很快,楊立民打消了他們的疑問。

楊立民道:“也許大家還不相信,覺得我們沒有技術也沒有能力做出如此美觀的產品。但是恰恰相反,你們知道這兩隻鞋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出的嗎?告訴你們,這兩隻鞋其實在愛民廠的技轉科板房裏做出來的。你們也別不信,剛做出來需要拋光打磨我還帶著這兩隻鞋去了包裝車間那邊借用打磨機呢!整個包裝車間的工人都可以給我作證!”

楊立民說的是實話。

技轉科板房並沒有打磨機,他隻能去包裝車間借用。當時,當他拿著這兩隻鞋去包裝車間的時候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過當時現場隻有工人,還以為這是楊立民買來送馬瑩的禮物。

畢竟楊立民和馬瑩這段時間似乎走的有些近,被人誤解也不怪了。

“可是,我們做不來這樣的鞋啊!”

當下,有一位年婦女問楊立民。

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整個愛民廠的人都沒有做過,而她們顯然更不可能做過。

無知無畏,說的是二愣子。

真正稍微有點兒頭腦的卻是無知而感到恐懼。

因為無知,代表著不懂,既然不懂,誰又敢輕易下手呢?

有著這樣想法的人占了絕大多數,不過他們卻從心底升起了一絲希望。

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那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既然大家都不會做,那麼這才顯得珍貴嘛。如此一來,利潤自然可觀的多。

相於楊立民剛剛說的帶著大家吃肉,現在想一想還真的有幾分可信度。

不過他們卻沒喲表態,依舊看著楊立民,看看楊立民接下來的安排。

“誰說的你們不會做鞋?”楊立民笑了笑,然後用一種開玩笑的口氣對著眾人道:“在前幾天,我還專門去了市場一趟。湊巧,剛好碰到一位同事在哪兒擺攤,賣的正是咱們廠裏家屬們利用業餘時間做出來的布鞋。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幾雙鞋剛擺在攤位立馬被搶購一空。嗬嗬,你們還覺得你們不會做鞋嗎?”

“我們那時做的布鞋,怎麼能和你這鞋?次我聽我家那口子說皮料是按照什麼英尺計算的,巴掌那麼一點兒大要好幾塊錢呢!”

那位年婦女還是覺得有些擔憂,又問道:“而且我們做的布鞋用的都是一些邊角料,也不值錢,做壞了做壞了。可你這鞋....看去好高檔的樣子,要是做壞了可怎麼辦?”

這也是眾人的擔憂。

利用廠裏的廢料做鞋,產生了廢品,大家沒有心理負擔。想著本來是廢品,再作廢也不過是它們的原本歸屬罷了。

可是皮鞋可不是布鞋,光是從原材料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

皮鞋之所以叫做皮鞋,因為其本身的原材料是諸如牛皮、羊皮之類的皮料。

而且這些皮料可不是像布料一樣按米數或者碼數計算,而是按照平方英尺計算。哪怕是在這個物價極低的年代,一平方英尺的牛皮也需要大約三塊錢。

這樣貴的材料,誰敢輕易下手?

一雙鞋哪怕是用料最少的單鞋也需要大約3.2-3.4平方英尺的皮料,換算過來不算鞋跟、大底,光是皮料這塊的成本需要足足十來塊錢。

要是一個不小心,這大半個月的工資科沒了,要說心裏不慌絕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