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上來看,讀書讓人變得更文明,更適應在文明社會裏生存!想透以後。九度放鬆了很多。九度把馬路牙子上的一顆石頭踢了好遠,很少說髒話的九度破天荒的來了一句“媽媽的”。連九度自己都很驚訝。
九度快成哲學家了,完全不像要去經商的人。走過一所私立高中,快要到自己小區了。九度下這麼大決心下海,耳邊響起上海那個老同學的話,“去做民宿這一塊肯定沒錯。”
走著走著就到了電梯裏,一陣惡心的煙味把九度嗆了一大口,九度連忙退出電梯。想先到小區裏的林蔭小道先坐坐。反正也不急,自己也可以先整理一下思緒。九度以前煙癮很大,一天一包。九度戒三次才最終把煙戒掉。第一次是大學時,在夏天一次和朋友遊泳上岸後複吸。朋友一包好煙,沒禁住誘惑。第二次是參加工作後,過年時一女同事送了八包煙給九度,又沒頂住誘惑。又複吸了!而今九度是一個成功戒煙者,他經常在網上分享戒煙心得。一個有二十四年煙齡的老煙槍把煙戒了實屬不易。
很多人不信一天有一包煙量的人是如何做到戒煙成功的!九度戒煙和單位體檢有關。當時檢查說胸部有病灶,也確實伴隨著陣陣胸痛。最大震動是比九度小幾歲的一個人胸痛,醫生說馬上住院!把九度嚇了一大跳!剛好有一個二歲左右的孩子在那男子身邊!九度一想自己的孩子更小,如果某天掛了,小孩怎麼辦?於是痛下決心:戒煙!不然的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爸爸。然後把一百多一包的一條黃鶴樓全部都給別人了!戒煙前幾天很痛苦,上午八點左右哈欠連連。晚上睡時也想抽,特別是飯後最難受!九度一邊采取跑步轉移注意力。一邊吃南瓜籽,葵花子,零食水果也吃。半年長了十四斤!後來九度在日記裏這樣總結道:一、靠毅力堅持二、為了下一代做個好榜樣三、跑步運動四、不帶煙與打火機五、其他替代輔助。後來慢慢適應不吃零食等東西,不借助外力了。九度認為戒煙最大的功臣是一個人的毅力。現在九度很厭惡別人的煙味。
九度以前在單位還是有些才華的,寫的專業論文被中國知網收錄,也發表過文章《舌尖上的鄉愁》。他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前幾年給女兒買書,順便也給自己買了幾本枕邊讀物。本不是吃貨,居然趕時髦,買了一本電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相似的書——《舌尖上的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是馬明博和肖瑤選編的一本書。書的封麵上這樣寫著:美食,記憶,故鄉,文化,隨文化名家一起品讀這悠遠流長的中國滋味。封裏也有這樣的文字:“一碗喝盡一個時代的味道,一箸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記憶。傳統美食,不僅僅是味蕾上的一點滋味,更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揮之不去的鄉愁------”書中寫名小吃的作家有梁實秋、周作人、豐子愷、馮驥才、鐵凝、張賢亮、林斤瀾、汪曾祺、舒乙等。我詳細的看了“千人千麵”章節。有梁實秋的《麵條》、劉齊的《北京的炸醬麵》、古清生的《蘭州拉麵》和董宏猷的《我愛武漢的熱幹麵》。為什麼這麼強調詳看了“千人千麵”?可能源於小時候吃麵的記憶吧。先摘錄一段梁實秋《麵條》裏的文字:“我有一個妹妹小時候患傷寒,中醫認為已無可救藥,吩咐隨她愛吃什麼都可以,不必再有禁忌,我母親問她想吃什麼,她氣若遊絲地說想吃炸醬麵,於是立即做了一小碗給她,吃過之後立刻睜開眼睛坐了起來,過一兩天病霍然而愈。炸醬麵有起死回生之效!”讀到這裏,不由得莞爾一笑。
作家寫愛吃麵條到這個境界!三十多年前家住農村,父母種了點麥子,扛三十裏地到城裏換成麵條,以此補充家裏糧食不足。大舅家的孩子寄居我家,有那麼一段時間,晚飯是吃麵條的。每次吃麵前三歲左右的表弟都用說得不太清楚的語氣說“大孃,記得給我碗裏多放點油!”每每這時,全家人不由得大聲笑起來!那時的麵條是麥麵,是主食,讓人記憶深刻的是有特殊的臊子。湖北四川交界的地方必做一種酸菜,酸菜是母親親手做的才是最上乘的。自家養的豬做成的火炕臘肉,把肉切成肉絲,和酸菜一起炒,做臊子用。然後放在麵條上,不但好看,更重要的是特別特別好吃。是待貴客的上等佳肴。做麵時,先打味碗,放煎過的熱油辣椒,味精,少量鹽在碗底。然後煮白水麵條,麵條快熟時把湯舀到碗裏,湯要適中。煮熟挑進碗裏攪拌即可食用。那味道真的是讓人口水直滴!
2000年回去到同學家裏吃過一碗酸菜麵。哎,那味道又六七年沒嚐到過了!2007年,差不多千裏奔襲,開了12個小時的車,一家四口回武漢,老婆說又能吃上一碗熱幹麵。正如董宏猷的《我愛武漢的熱幹麵》中這樣說:思鄉、思家、思念親人的情感,又凝聚到熱幹麵上。農曆二十八晚上到的武漢,二十九早上,陪丈母娘買菜,到集市上吃了一碗正宗的熱幹麵。熟悉的醬油、胡椒、味精、蔥花、香麻油、芝麻醬。味道確實地道,給老婆孩子帶回一份,看著他們吃的香噴噴的,想到開車那麼累,也不覺得累了!在外麵工作十多年了,吃過很多種不同的麵條,比如蘭州拉麵,山西的刀削麵,武漢的熱幹麵,浙江的雞蛋麵。但覺得最讓我嘴饞的恐怕還是家鄉的酸菜臊子麵!很感謝母親,做了一壇酸菜,自己學會了醃肉,時常也做做臊子麵吃,可怎麼也做不出家鄉的味道!時常也這樣想,做不成美食家,做一個普通的廚子,自己動手做自己愛吃的,感覺有這樣的味道仿佛離家鄉近點,這也是不忘家鄉的一種方法吧!曹丕在《善哉行·其一》中這樣寫道:“人生如寄,多憂何為?”突然覺得,每個人的家鄉不一樣,千人千麵也挺好的!
中國目前階段,演員的收入遠遠高於其它行業,而且是畸形發展的文化產業!九度美滋滋的想著自己的創業藍圖。做民宿更多的有傳承民族文化的因素。一個是讓房子保證原汁原味的民族設計特色,另一個是讓民族特色美食在自己手裏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