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對壘與爭鋒——博弈中的經濟學(2)(1 / 3)

我們再回到“鷸蚌相爭”的故事中,從博弈論的角度看,鷸鳥和河蚌就像是兩個陷入困境的囚徒。當彼此都陷入困境時,必須做出決定來化解困境,可是在自私心和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它們都選擇了自認為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可是沒想二者最終卻遭遇了同樣的結果——被漁翁捕獲。它們隻是理性的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沒有從雙方共同和長遠的角度考慮,如果他們能夠彼此合作,互惠互利,最終兩者都不會損失,對於鷸鳥和河蚌來說,沒有損失其實就是一種利益的獲得。

人性的本質是自私的,因此在博弈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囚徒困境”,要想走出“囚徒困境”,不被其羈絆,就要實現合作的雙贏。“雙贏”是現代企業中經常提到的字眼。在充滿血腥的商戰中,企業之間通常會有合作和競爭,陷入類似於“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是經常遇到的事情。困境麵前,需要的是相互的了解和彼此的信任,在彼此建立了信任的基礎上拿出百分百的誠意與對方互相合作,但是如果彼此存有私心,隻想到自己的利益,則最終將會陷入糟糕的境地。別忘了,與你綁在一起的人和你一樣——不是傻瓜。

經濟學家

斯坦利·傑文斯(Stanley Jevons)

斯坦利·傑文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邏輯學家“邊際效用學說”的創始人數理經濟學派早期代表人物。曼徹斯特的歐文學院(即曼徹斯特大學)任教授。曾獲倫敦大學的農學學位和文學學位。著作《政治經濟學理論》:《科學原理》和《煤炭問題》。

女王選夫——博弈中的決策

所以的策略都是有利有弊的。當遇到實際決策時,關鍵是決策的過程最優化,隻有最優的決策過程才能產生最優的決定。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愛情是恒古不變的主題。古往今來,演繹著無數的“眾裏尋他千百度”、“為伊消得人憔悴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癡情故事。可是,大家知道嗎?在愛情的世界裏,除了戀人間的纏綿浪漫,還有著奧妙的博弈理論。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女王選夫》的故事。

在一個遙遠的時代,有個叫做肯塔巴巴拉的國家,這裏自古都是女人當權。女王麥佳驕奢淫逸,奢靡成風。她本來已經有了很多丈夫,但是還想再選一個。於是,她命令兩位最出色的大臣各為她尋找一個優秀的人選,然後再在二者間選擇最優秀的一個。

根據傳統的規定,被選者必需通過各種能力和品質上的測驗,並接受“-5”到“5”之間的評分標準。然後將各項評分加起來,誰的總分高,誰就獲勝。

如,女王可以親自與其交往,根據自己的感覺和性情選擇一個最滿意的;再如,根據女王的愛好選擇,即看女王更看中一個人的哪方麵,是容貌還是智力,是軍事才能還是口才。

雖然是同樣的候選人、同樣的評估項目,但是如果選擇的策略不同或者選擇標準的側重點不同,其選擇的結果自然也是不一樣的。那麼,該選擇A還是B就成了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也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或許女王會認為二人各有千秋,所以一並選擇;又或許女王對二人都不滿意,要求兩位大臣重新挑選呢?可能女王覺得難以抉擇,所以決定與他們各自相處一段時候,然後再做決定,還可能女王會心裏盤算著什麼其他的主意。

在這裏,我們要說的是,所有的策略都是各有利弊。因此,在實際決策中,認真考慮具體的境況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遇到選擇時,決策的核心不在於測試結果的最優,而是決策過程中的最優。隻要決策合理,選擇的結果往往也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