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無形的手——你看不見的市場信號(1)(2 / 3)

宰你沒商量——價格歧視

買什麼樣的禮物既能討得愛人歡心又不至於被商家“宰”呢?這個問題為眾多男士所頭痛。商家“宰”你多數是因為你不了解行情,精明的商家當然會看人定價了。用經濟學的語言就是“價格歧視”。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的離婚率都在逐年上漲。中國民政部於2007年5月23日發布的《2006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顯示:2006年,全國辦理離婚手續的有191.3萬對,比2005年增加12.8萬對。近年來,世界各地的離婚率都在不斷上升,離婚現象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現象。

於是,夫妻感情保鮮是現在夫妻越來越重視的問題。結婚多年,沒有了戀愛的浪漫與激情。為了能在夫妻間製造點羅曼蒂克氣氛,保持愛情的新鮮,彼此間送禮物則成了最好的方法之一。可是對於丈夫,送禮物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婚後的妻子通常會讓人覺得“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或許是因為女人天生就愛挑剔,或許是因為妻子和丈夫的價格觀念不同。比如妻子總是會抱怨丈夫花冤枉錢,而且買的化妝品和衣服又不是自己喜歡的,這對激情滿懷的丈夫來說,簡直就是當頭一棒——備受打擊。

通常,因為女人對化妝品和衣服之類的產品比較熟悉,於是在心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選擇標準,對於同一件商品,妻子和丈夫期待的價格就會完全不一樣。

我們以絲巾為例。丈夫看到絲巾可能會覺得價格在350元以內就比較合理,但是換作妻子,可能覺得1500元的價格才算合理。假如絲巾的實際標價為2500元,丈夫來購買時,可能會覺得比自己想象的還要便宜1000元,但是以妻子的眼光來看,則會認為絲巾已經遠遠超過了合理價格,所以斷然不會輕易購買。這也就是為什麼丈夫買回去的東西經常糟到妻子的埋怨。如果想為妻子買一點中意的禮物,不妨試著買妻子所不熟悉的東西作為禮物。

對於商家,如果對夫妻間不同的價格標準非常熟悉,其戰略就會非常簡單,賣給丈夫3500元,賣給妻子1500元,即典型的“看人定價”的價格差異化策略,即價格歧視( price discrimination)。

那麼,商家為什麼這樣做呢?

我們知道,商家做生意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因此利潤最大化是他們所追求的,因此,價格最高化是他們所希望的。但高價格的產品不一定會適合任何人,也許就會產生積壓、賣不出去的狀況。這樣一來,商家就要想轍了,怎樣使商品賣出去又能收獲最大的利潤呢?他們決定按照消費者普遍能夠接受的水平來定價。但是他們也知道消費者的需求是有彈性的。而這裏的彈性就是指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價格的敏感程度,彈性越高,消費者就會越敏感。對需求彈性高的消費者收取低價,因為價格定高了就很容易流失這類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當然對需求缺乏彈性的消費者就要收取高價了,因為他們對價格不敏感,因此需求也會相對穩定。

某些商品對某些人來說是不得不買的,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是可買可不買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家就是根據消費者“需求彈性”這一心理特點,才商品進行了差別定價。這樣,“價格歧視”就被合理的利用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價格歧視”可以隨便使用。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彈性是要有明確的差別的,定價的商品也必須是難以轉讓的,因為如果消費者以低價買進的商品再倒賣出去,商家的這種定價策略就會被暴露。但商家又往往很難測定消費者的意願價格,且無法保證消費者之間的轉賣行為,更難以細分市場等等,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使“價格歧視”被使用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但是,大家在逛商場買商品時,還是要謹慎小心些,小心落入商家“歧視”的陷阱。如果那樣,可就真是“宰你沒商量”了。但如果了解了“價格歧視”,再為妻子買禮物時,就要多加思考和警惕了,不要忘了,多花錢是小,被妻子抱怨才是大。

經濟學家

特裏夫·哈維默(TRYGVE HAAVELMO)

特裏夫·哈維默挪威人,由於他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而在198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獎。哈維默擁有“現代經濟計量學之父”的稱譽。他創立的經濟計量學和概率分析法,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具有開拓性影響。他建立的聯立方程係統,對聯立經濟結構的研究,以及用數學統計方法估價、驗證經濟預測的實踐效果,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著作有:《經濟計量學的概率方法》、《經濟增長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