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中總是有許許多多的信號來宣告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有一些市場信號是我們不能看到的,因為操控市場經濟的是一雙“無形的手”。了解這些看不見的市場信號能幫助我們正確分析市場形勢,使商增強競爭力,使消費明白市場行情,不至於被“宰”、也不會跟不上時尚潮流的隊伍。成為市場經濟的帶頭人。
嚇死人的折扣——利潤上漲
商家打折活動中所獲得的利潤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暴利!“跳樓價!大甩賣!”隻是做為迷惑消費者的煙霧彈。其實質是將原來商品的價格提高一倍甚至更多,最後再寫上“打五折”。那麼商家獲得的利潤不是暴利是什麼?
每逢節假日,商場就會人山人海,因為平日工作太忙,所以也隻有節假日才有時間購物,因此都會到商場等一些購物場地去逛一逛,添置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而精明的商家當然不會忘記要借這個大好的機會來好好設計自己的賺錢計劃了,於是諸多的打折促銷活動蜂擁而至。
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是商家們的促銷“招牌”。什麼“滿400送400”、“買一送一”,還有的商家直接站在門口高高的椅子上大聲狂喊:“跳樓價!大甩賣!”
他們使勁全身解數,用心良苦的把每一位走到門前的人都吸引過來。
可是商家真的甘願做一個傻子,做賠本的買賣嗎?要知道商人逐利,天經地義!他們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又怎麼會讓利於廣大的消費者呢?
但有的人在麵對商場瘋狂打折的浪潮時,早已把理性拋在了腦後,大把大把的往裏扔錢了。殊不知,商家正掩嘴偷笑著財源滾滾來。
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很簡單,商家用“打折”、“甩賣”等這些迷霧彈先來迷惑消費者,然後將原來商品的價格提高一倍甚至更多,最後再寫上“打五折”。消費者們高興的認為自己撿到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這種貪圖便宜的心理,反而獲得了更多的利益。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可知,商家生產的成本是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兩部分的。固定成本是相對於變動成本來說的,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的業務量範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的影響並能保持不變的成本,例如商家的廠房建築和機械設備等都是屬於固定成本範圍的。而變動成本則與固定成本相反,它是指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範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例如工人的工資等。這二者構成了生產商品所需的總成本,而每件商品平均攤到的總成本就是平均總成本。
當商品的價格高過了平均總成本,商家將從每件商品中獲得利潤。如果商品的價格超過平均總成本到一定程度,商家獲得的利潤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暴利了!而商家恰恰就是能讓打折後的商品價格高過平均總成本,甚至可以獲得比平時都要高的利潤。
張女士一次在購物旺季時看上一件以7折的價格銷售的大衣,很是心動,於是以1500元買了下來。可誰知在購物淡季的時候,她又看到了和她買的款式一模一樣的大衣,原價才標價1200元。心想:可真是上了“打折” 的當啊!
所以說,即使是打折,照樣可以使利潤上漲。
通過對打折的真正認識,可以提醒我們的消費者,在購物時謹防打折的賺錢謊言,我們自然可以得出,商家不是傻子,他們總會有利潤可賺,虧本的買賣怎麼也不可能幹的。正所謂,商界之詭,無奇不有。因此,除非是一些“轉業清倉”、“清理積壓庫存”等不得不降低價格售賣的活動,否則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都要記住唯利是圖是商人的本性。不要再輕易相信商家所謂的“賠本甩賣”了。
打折的熱潮還是在一年年地掀起並持續著。雖然我們不能阻止它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警惕商家打折背後的陷阱,擦亮雙眼,慎重,慎重,再慎重。
經濟學家
默頓·米勒(Merton Miller)
默頓·米勒1923年5月16日,米勒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1940年也進入哈佛大學。1943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1年,他來到芝加哥大學。1965——1981年,他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布朗(Edward Eagle Brown)講座銀行金融學教授米勒還是美國經濟計量學會會員,1976年,他擔任美國金融學會會長和《商業雜誌》副主編。主要著作有:《經濟學術語文選》、《審計、管理策略與會計教育》、《金融理論》、《宏觀經濟學:新古典主義入門》、《應用價格理論文選》。1990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