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無形的手——你看不見的市場信號(2)(2 / 3)

如今,“逆向選擇”已經成了一個時髦的概念,尤其是二手產品市場上表現尤為突出。通常,二手市場的很多商品質量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而二手市場的商家是擁有產品質量信息的關鍵人,作為消費者對此就了解甚少了由於消費者無法識別商品質量的優劣,而隻是根據商品的平均質量出價,這樣就會使優質產品價格被低估,最終不得不退出交易市場。最終隻剩劣質產品存在,當然交易的也隻有劣質產品,如果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越來越不滿意,就會導致交易的停止。

實際上,“逆向選擇”的經濟學現象不僅存在與交易中,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存在一些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比如一個漂亮而又有才華的女孩,會被很多男孩子暗戀,但是,往往由於她的條件太好,反而讓很多男孩望而卻步了,不敢表白。因為他們可能會想:“這麼漂亮的女生,有這麼有才氣,哪輪得到我來追呢!”於是便退而求其次了。可是他們卻忽略了女孩本人的真實想法,說不定這個漂亮女孩因為大家對她的望而卻步還需要單身數載呢!這個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其實就是經濟學中的“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阿克洛夫提出的。當時,他對舊車交易進行了深入仔細的研究,隨後在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舊車交易模型,從而開創了“逆向選擇”理論的先河。

那麼先來回顧一下這個“逆向選擇”在二手車市場上的經典案例:二手車交易市場上,有關車子的質量信息,買主和賣主所掌握的是極不對稱的。因為賣者知道自己所要售出車子的真實質量,而買家在一般情況下對車子的真實質量是難以判斷的,所以隻能通過仔細觀察外觀、聽賣家的介紹和進行簡單的現場測試來了解車子的質量信息,但這些信息是極其有限的。這種情況下,買家就隻願意根據平均的質量來支付價格了。而一些好車由於質量好、價格又高,買家會自動的望而卻步,轉而去尋找其他價格相對較低的車子。而往往質量越差的車子價格才會越低,價格越低的車子也越容易吸引買家的目光,最終達成交易。這樣劣質品賣的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規模,而優製品卻被驅逐到一旁,有氣沒處撒。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這樣的選擇方式違背了正常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原則,因此被阿克洛夫稱為“逆向選擇”。在它的迫使下,高質量的產品也隻能降低價格,求得一絲的銷售額,而那些低質量的產品銷售卻非常猖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形勢。

延伸到汽車市場的降價行為,優質品牌的高價格反而會使大多數的消費者心存疑慮,因為他們隻願意在價格足夠低的情況下才購買車輛。但汽車品牌廠商卻由於收益銳減,無力再繼續投入開發。這樣就隻有靠減少配置、降低服務質量來維持了。以低價出售的商品,可能會將好的產品擠出市場,摧毀消費者對市場的信任,對市場的破壞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汽車的頻繁降價行為,一方麵使企業的贏利能力缺失,另一方麵又摧毀了消費者的信心,的確是一把真真切切的“雙刃劍”!

那麼究竟能否找到事半功倍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呢?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人士努力促使雙方的交易信息對稱,盡量增加交易雙方的信息透明度,來改變逆向選擇的尷尬狀況了。例如,優質產品的廠商可以提供更多的承諾和措施或以廣告的形式向消費者傳遞產品高質量的信號;廠商可以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質量監督、認證機構,幫助消費者認識、鑒別產品,使消費者信服;還有可以通過建立合同的方法來使消費者安心購買產品。

相信這些方法將會被國內的眾多廠商采用,無論能否達到效果,但至少這樣已經給消費者一個知情的權利了,又何樂而不為呢?

經濟學家

羅伯特·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

羅伯特·索洛,美國經濟學家,出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1951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索洛現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榮譽研究機構教授。他曾經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新古典派(Neo-classical)經濟增長模型由於索洛的開創性工作而稱之為索洛模型 ,直到現在該模型仍然是經濟增長理論中不可或缺的內容。1961年被授予美國經濟學會授予青年經濟學家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重要著作:《直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資本理論與報酬率》、《解說成長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