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無形的手——你看不見的市場信號(2)(1 / 3)

金融風暴再回首——虛擬經濟的威力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高度發達所帶來的經濟現象。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會起到促進或者阻礙的作用,可以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甚至引發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因此是不可忽略的。

1997年7月,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橫掃東南亞,波及全球。其來勢之猛、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尤其對那些慘遭厄運的毗鄰國家。就連幸免於難的中國也開始思考:如何在堅定的金融體係改革下避免金融危機的摧殘?

1997年7月2日,東南亞金融危機始發於號稱“亞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國。在泰國首都曼穀,經過一個小時的閉門會議後,泰國銀行被迫對外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彙率製度。當日,泰銖彙率狂跌17%,金融危機沉重打擊了泰國經濟的發展,造成泰國物價一路上揚、利率居高不下、企業外債增加、流動資金緊缺、股市大跌……,整個泰國突然陷入經濟困境。

不僅如此,泰國的金融風暴迅速擴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過整個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菲律賓等相繼陷入危機的深淵。亞洲一些經濟大國在一夜之間經濟蕭條,一些國家政局也出現了動蕩。

到1998年一月,近半年的時間,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高速貶值,幅度高達30%~50%,印尼盾貶值已經超出70%。同時,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也隨之狂跌。據估算,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彙市和股市下跌給這些陷入危機的國家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超出1000億美元,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頓時,各個遭受金融危機的國家出現了“物是人非”的局麵。為何會發生如此突如其來的經濟災難呢,這一切都是偶然現象嗎?

當然不是,偶然性是蘊藏在必然性之中的。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前的1996年,泰國和韓國等國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均為赤字走紅,分別為230億美元和237億美元。馬來西亞政府奉行的也是幹預經濟、主導市場的政策,從而忽視了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削弱以虛擬經濟(Virtual Economy)為基礎的實體經濟,隻是嚴重的問題被盲目投資和外彙資金的不斷流入所掩蓋。

另外,房地產投資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企業生產能力過剩、工廠資金運轉困難和各個企業間欠款的互相拖欠、大型企業破產、金融機構倒閉等諸多不良現象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彙市和股市。其中的實體經濟運行問題和企業金融投資的失敗所造成的損失等最終導致銀行呆賬、壞賬等衝擊虛擬經濟係統的現象,使經濟狀況嚴重不穩定,導致國家通貨膨脹,外債直線上升,從而引發了嚴重的金融風暴。

據相關學術界人士分析,金融危機的爆發主要是由於虛擬經濟內部的特性。當外界予以擾動,虛擬經濟就會像雪崩一樣頃刻倒塌。但是,這種擾動隻有通過虛擬經濟係統內部的消耗才能發揮作用。

虛擬經濟是必然存在的,是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高度發達所帶來的經濟現象。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會起到促進或者阻礙的作用,可以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甚至引發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因此是不可忽略的。

房產價格暴跌和股票指數狂落中存在的泡沫經濟、銀行呆賬和死帳的增加、貨幣貶值等都是虛擬經濟的中存在的嚴重風險。同時,虛擬經濟的問題也會導致實體經濟的發展扭曲。以金融經濟為核心的今天,實體經濟的運行已經無法脫離虛擬經濟。對於虛擬經濟的威力,我們不能采取視而不見或者全盤否定的態度。而是認真研究,找到其中的規律,防止其對國家經濟帶來的嚴重影響。

經濟學家

赫泊特·亞·西蒙(HERBERT A.SIMON)

赫泊特·亞·西蒙,1916年出生於美國。他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新見解,從而獲得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赫泊特·亞·西著作有《管理行為》等。

二手車降價的背後——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是二手車市場上最新流行一個新的經濟學詞彙,簡單地說逆向選擇就是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