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老驥伏櫪酬壯誌(3 / 3)

當鄭璧如步履艱難地回到醫療中心的時候,已經是大汗淋漓、臉色鐵青了。

“鄭校長,您怎麼了,又不舒服了?”當他再度出現在醫務室門口時,醫生被他的樣子給著實嚇了一跳。

“嗯,剛剛走回去還沒到辦公室,胸口又疼得厲害了。”鄭璧如咬著牙關,虛弱地說道。

一看鄭璧如的模樣,校醫馬上意識到這是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他趕緊扶著鄭璧如在病床上躺下。

剛剛在病床上躺平,鄭璧如就失去了知覺。

校醫從藥櫃裏迅速拿出了一瓶速效救心丸,取出幾粒藥丸塞進了鄭璧如的嘴裏。經過一分鍾的休克,在藥物的作用下,鄭璧如終於緩了過來。

“好了沒事了,現在不難受了。”鄭璧如慢慢從病床上坐了起來,穿上鞋子就要往外走。

“不行不行,你現在還不能動!”校醫趕緊攔住他,重新把他摁回到了病床上,頗為心焦地說:“鄭校長啊,你這個病可千萬要重視了,我看得馬上把你送到大醫院去,認認真真地做一番檢查。”

在校醫的堅持下,鄭璧如被送到寧波市第二人民醫院做了一係列的檢查。檢查結果還沒有出來呢,鄭璧如在醫院裏就呆不住了,他離開醫院回到了辦公室,又像沒事人兒一樣,坐在辦公室裏工作了。

有人看到鄭璧如回來上班了,就跟校醫說:“你還說校長得住院呢,怎麼今天他就來上班了?”

校醫將信將疑地跑到鄭璧如的辦公室一瞧,可不是嗎,鄭校長正精神抖擻地坐在辦公室裏批閱文件呢!這下他可緊張了,趕緊叫來了校後勤服務中心的葉主任,萬分焦急地說:“鄭校長現在的病情是需要重點監護、靜臥休息的,可你瞧他,根本不聽我們的,這要是真的有了什麼意外,誰都負不了責任的!毛校長出差去上海,你快去勸勸他啊。”

“什麼事啊?”正巧這個時候,徐主席來找鄭璧如,一聽這情況,十分嚴肅而又充滿關切地說:“鄭校長,這你可得聽醫生的!”

在徐主席強行督促下,鄭璧如這才重新回到了醫院住院接受檢查。

醫院的造影檢查結果出來了,鄭璧如的心髒血管有四處狹窄,且已呈粥樣硬化,必須馬上進行手術,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醫生提出了三個治療方案:第一個是胸腔支架介入,費用比較高,一個支架就需要3.5萬元;第二個是胸腔切開搭橋,雖然手術費用相對低一些,但是傷口大,恢複比較慢;第三個方案是保守藥物治療,但是不能徹底治愈。

該選擇哪種治療方案呢?醫院正等著胡賢祉做出最後決定,一旦簽字,就要馬上進行手術了。兒子鄭昕瑋當時出差在外,女兒鄭芸趕來了,華茂集團的領導們也趕來了,大家商討的結果,是選擇最好的支架介入療法,不惜代價把鄭璧如的病治好!徐主席還專門給醫院領導打來電話,請他們一定派出最強的醫療力量,全力以赴把鄭璧如的病治好。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焦急等待,懸在眾人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鄭璧如的胸腔支架介入手術進行得十分成功,突如其來的病魔總算沒有把他擊倒。

鄭璧如從醫院康複出院後,胡賢祉對丈夫的生活起居“管”的更緊了。她知道,老頭子是閑不住的脾氣,別看他現在養病的時候一副悠閑輕鬆的樣子,可一旦病好了,要是沒人“監督”的話,他肯定又會“好了傷疤忘了痛”,工作起來又是沒日沒夜的。所以,胡賢祉把管好丈夫的身體健康當成了自己的“頭等大事”,一日三餐十分準時地叮著鄭璧如按時吃藥,中午晚上更是不厭其煩地催著鄭璧如早早休息。

除了生活上的悉心照料,胡賢祉還不斷向丈夫灌輸“退休”的思想,因為她知道,隻有從校長的一線崗位上退下來,鄭璧如才有可能得到比較充裕的休息。所以,胡賢祉苦口婆心地對丈夫說:“老鄭啊,過了今年你就七十歲了,不年輕了啊!別人六十歲就退休安享晚年了,你已經比別人整整多幹了十年,胸懷的抱負和理想也都基本實現了,況且你現在的身體已經不比從前,是到該退下來的時候了!”

聽了妻子的話,忙忙碌碌慣了的鄭璧如終於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考慮了這個問題。是啊,經過了這場生死考驗,鄭璧如其實也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了!畢竟長江後浪推前浪,縱使自己再有一顆年輕的心和一腔沸騰的血,也不得不遵循自然規律,不得不服老啊!妻子的話說得沒錯,自己是該急流勇退了。

從2005年起,在華茂領導的關心下,鄭璧如慢慢地減輕了工作量,並從小學部校長的一線崗位上退出來,擔任了相對輕鬆的學校顧問一職。

擔任顧問之後,在繼續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當好參謀之餘,鄭璧如有了更多靜心思考的時間。

多少個白天,當陽光靜靜地灑進辦公室窗欞的時候;多少個夜晚,當靜謐的星空悄悄掛滿天際的時候,鄭璧如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裏,回顧著自己走過來的這一生,心中溢滿了激情與自豪。是啊,從一個懵懂的初中畢業生,成長為一名全國優秀名校長;再從一位功成名就的公辦學校校長,轉換角色奮戰在民辦教壇整整十年,自己這一生走得無怨無悔、無憾無愧。

特別讓鄭璧如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在達到一個事業和人生的巔峰,眾人都以為他可以安享晚年的時候,他卻為著理想毅然投身到了民辦學校,成為了一名迎著教育改革的浪潮溯源而上的勇敢實踐者。回顧這十年來在民辦教壇的奮鬥曆程,鄭璧如先後參與和協助投資者創建、管理了三個教育集團的總投資達13億元的9所學校,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甚至還有外籍學生就讀的國際學校。在投資辦學者的全力支持下,在鄭璧如的辛勤努力下,這些學校可以說一家比一家成熟,一家比一家成功。

經過這十年的奮鬥,鄭璧如也從傳統公辦學校的校長成功地轉型,成為了一位頗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民辦學校校長,積累了豐富的民辦教育經驗。雖然善於總結、擅長論文的鄭璧如多年來一直筆耕不綴,先後在中央教育權威理論刊物《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與實踐》、《中小學管理》、《中國民辦教育》、香港《教育曙光》、上海《民辦教育發展研究》以及《浙江教育》、《當代教育》等二十多種專業教育刊物上發表了近百篇論文,詳細闡述和表達了他的一係列教育教學思想,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長期忙於管理事務,鄭璧如還沒有時間把自己的這些教育教學思想加以係統性概括、歸納、提煉和總結,從而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教育理論。

鄭璧如打算在2006年的暑假正式退休,他要為自己的教育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因而在退休之前,他還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那就是把自己這十年來通過民辦教育實踐獲得的一係列教育理論整理成文,出版成書,留待後人借鑒。於是,從2005年下半年起,鄭璧如開始著手收集和整理自己多年來的各種案例和教育教學理論文章,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收集、整理和編撰,一部長達20萬字的教育論著《困惑與超越——民辦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若幹思考》於2006年2月終於脫稿,原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黃興茂欣然為鄭璧如的這部論著寫了序言。

在這部《困惑與超越》中,鄭璧如通篇貫穿了他的“創新”思想,他用這部珍貴的民辦教育論著,既為後來者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也為自己的教育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