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戰玄武門(大結局)(3 / 3)

長孫無忌出計劃,他算是和麵的人;王平安出兵,他算是烙餅的人;長孫無忌逼得李治退位,立了兒皇帝,他算是吃餅的人。可是,如果王平安突然出手,把餅搶過來,那餅可就是他吃了!

李治一退位,成了太上皇,當眾公布的事,就是個死局,無法再破解。那麼,剩下的,就是誰控製兒皇帝了!

歐陽兄弟們興奮無比,如果王平安一旦控製住了兒皇帝,那麼他就必將取代長孫無忌的位置,而且會比長孫無忌的權勢要更大,甚至有了可能,若幹年後,他可以取而代之,就象是隋文帝楊堅那樣,搞個禪位的事情出來,建立新朝,那歐陽兄弟們可就是開國元勳了!

王平安閉著眼睛,聽著手下們的議論,雖然都是大逆不道的話,可他聽著,卻是很有感觸,心頭砰砰狂跳!自己會不會成為楊堅那樣的人?會不會成為趙匡胤那樣的人?如果事情成了,那麼他將取代長孫無忌,不但可以控製住兒皇帝,而且由於他收了那麼多的好人卡,人緣極佳,口碑極好,那麼短時間內,大臣和百姓都不會反對他,經過若幹年的經營,就象歐陽兄弟們議論的那樣,黃袍加身,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當皇帝,自己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想的隻是怎麼樣扶持武媚娘,讓武媚娘去開創一個大唐盛世呀!

然而,武媚娘能做到的事,自己為什麼做不到呢?以前隻是不願意去想,因為沒有機會,可現在機會就在眼前,自己隻要一伸手就能抓住,自己要不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隻此一次,再也不會有第二次的機會呢?

他實在是不好做出抉擇!

見王平安一直閉著眼睛,歐陽利小聲道:“主人,不必再猶豫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歐陽兄弟們也都道:“過了這村,可就再有沒這店了呀,哪怕是為了自保,咱們也得幹了呀!”

王平安慢慢地睜開了眼睛,道:“為了自保,也得幹!可是,我總覺得對不起皇上啊!”

歐陽利道:“對不起皇上的,是長孫無忌還有武媚娘他們,可不是主人你呀,你隻是在最後的關頭,做出了正確的事而已,這都是為了大唐江山,為了天下社稷啊!”

歐陽兄弟們一起點頭,齊聲道:“是啊,這都是為了天下的蒼生,為了黎民百姓,為了還我大唐一個朗朗乾坤……”

王平安手一擺,道:“少來這套,這話說出來誰信啊!”他摸了下鼻子,又道:“如果能保住武媚娘的命就好了,皇上當了太上皇,心中必定會很苦悶,有她在身邊,也可解憂。”

歐陽利見他口風鬆動,立即道:“這個好辦,等到戰鬥一開始,屬下親自上城,抓住她就成,僅讓她活著,這個不難,可要是讓她以後再不起妖娥子,那就難了。”

王平安小聲道:“其實,那個也不難的。”

帳中眾人再不說話,一時之間,都沉默了下來。

好半晌,王平安才道:“那就試試吧!凡事,總得試試,說不定天朝盛世,是由我們來開創的呢!”

歐陽兄弟們大喜,他們齊聲道:“當得一試!主人你有那麼多的好辦法,又能讓百姓們過上富裕日子,又發明了大水車,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早就證明天朝盛世,可以由主人來開創了!”

王平安擺手道:“那,就有勞諸君了!”

歐陽兄弟們一起跪倒,齊聲道:“敢不效命!”他們起身,出了大帳,去向將領們下令,為防止意外發生,他們同樣沒有把兵諫的結果說出來,隻是說了過程,以確保事情能順利進行!

王平安一個人留在帳中,輕輕歎了口氣,心想:“努力吧,從此之後,我再無輕閑之日了!”

天色放亮,一切準備就緒。因為有大事要做,兵將們沒有拔營,把帳篷等物就放在這裏,人人輕裝出發。

長孫無忌騎了戰馬,他看著一身披掛,全副武裝的王平安,問道:“如何?可有人反對?”

王平安道:“外甥沒有把事情說出來,隻是讓他們聽命行事,所以沒有人反對!”

長孫無忌哦了聲,道:“其實,說出來也無妨的,至少要讓將軍們知道這事,免得他們到時發愣,不敢行事!”

王平安道:“那倒不會,他們的家人都握在我的手中,不敢不聽命令的。再說,又不是讓他們去攻擊皇上,他們也沒什麼理由猶豫。這八千兵將,大多數人連武妖女是誰,都不知道呢!”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道:“在雲州招的兵,還有突厥兵……嗯,你說得對,武妖女是誰,他們不可能知道的!”

兩人帶著軍隊,向長安城進發。

長安。不管是大臣還是百姓,都已然知道今天大軍回朝,高句麗被正式劃入了大唐版圖,這是普天同慶的大好事,而且聽說皇帝還要立新皇後,這熱鬧不可不看。雖然新皇後不是新嫁娘,可是能看看皇後長啥樣,也能滿足百姓們的好奇心,能給皇帝當老婆的女人,肯定長得象花朵一樣吧!

李治和武媚娘早早地起床,梳洗完畢,李治換上了皇袍,武媚娘則穿上了皇後的服色。

給李治正正了皇冠,武媚娘說道:“皇上,你大概要多久能回來?”

李治道:“至少得過了晌午。媚娘,你一個人要在城門等上好幾個時辰呢,所以沒必要現在就穿戴整齊,這身衣服還有鳳冠,沉得很,穿著可不舒服呢!”

武媚娘笑道:“臣妾喜歡穿!”她和李治手拉手,一起出了甘露殿,去了玄武門。

到了玄武門,武媚娘登上城樓,而李治則騎馬出城,在禁軍和大臣們的保護下,向北麵進發。

李治在馬上,回過身子,衝城樓上的武媚娘揮了揮手,武媚娘回他一笑,也伸手揮舞,兩人頗有些難舍難分的架勢。

大臣的隊中,褚遂良和房玄齡一起抬頭望向武媚娘,房玄齡小聲道:“不會有意外吧?”

褚遂良稍稍愣了愣,小聲回道:“不會吧,無忌公一切都安排好了,應該不會有意外的!”

房玄齡歎了口氣,小聲道:“可惜了王平安。不過……也許,千萬不要有意外啊,老夫心緒不寧,總有不詳之感啊!”

“我……也如此!”褚遂良小聲道。

兩個齊聲歎氣,事已至此,說什麼都晚了,隻盼長孫無忌能控製住局勢吧!

看熱鬧的百姓成千上萬,歡呼聲中,李治帶著文武百官,打馬向北而去。

不到一個時辰之後,李治和王平安他們彙合到了一處,就如同以往一樣,大禮參見,全軍高呼萬歲!

王平安和長孫無忌有心上前和李治說話,可卻見李治把手一擺,道:“諸位愛卿,有什麼話,等朝會時再說,現在咱們隻是誇武,一切聽從朕的安排!”

他曾被武媚娘反複叮囑過,千萬不要和長孫無忌還有王平安他們說話,要讓他們一直閉嘴,否則他們定會就封後一事,發表意見,這種時候,可不能讓他們反對,如果場麵弄尷尬了,再來個痛哭流涕啥的,對封後之事,大大不利。所以李治堅決不給王平安和長孫無忌說話的機會!

讓李治感到奇怪的是,王平安和長孫無忌竟然很聽話,竟同時閉嘴,長孫無忌陪在他身邊,而王平安領著大軍,都沒有對封後一事發表意見,同時選擇了沉默!

一路行進,李治忽然道:“奇怪,怎麼突厥兵走在了前頭……”

長孫無忌靠了過來,剛想開口說話。李治卻又道:“不必說了,看來他們是迫不及待地想誇武了,很好,就他們誇吧!”他不許長孫無忌和自己說話。

長孫無忌淡淡一笑,果真並不說什麼,心中卻想:“這孩子啊,為了一個女人……老夫白疼他了!”

王平安帶著突厥騎兵,縱馬先行,越行越快!

玄武門城頭,米小苗扒著城垛,叫道:“來了,來了,皇後娘娘,皇上回來了!”

武媚娘啊了聲,站起身來,慢慢走到城垛前,看著遠處的塵頭,那奔馳而來的大軍,她心想:“終於來了,這一天,這一刻,終於來了!”

正了正鳳冠,武媚娘大聲道:“準備接駕,奏樂!”

王平安奔在最前,他雖然望不見玄武門上的人,可他卻知道,那裏站著武媚娘!

奔跑中,他的右手高高舉起,舉到了半空之中,突厥兵一起向他望來,身子微微離開馬鞍,做好了衝鋒的準備!

王平安的手,久久沒有落下!他知道,隻要手一落下,舊的曆史將被終結,新的曆史即將開始!

可是,自己行麼,能取代武媚娘,給這個國家帶來繁榮富強麼?

大道兩旁,百姓歡呼之聲震耳欲聾;大道之上,蹄聲轟鳴,鐵甲鏗鏘……

--------

歲月如飛刀,刀刀不留情。就算是再青春飛揚的少年,免不了也要留起胡須,再牙牙學語的嬰孩,也會有總角聚兩髦的那一天。

此時,距玄武門兵諫已過去了十年,長安城裏的風雨再大,可民間百姓卻也隻當是茶餘飯後的談資,給平淡的日子,添加少許的樂趣罷了。

大運河上,一隻長長的船隊正在緩緩行進,隊中一條大船上,炊煙嫋嫋,似乎有人正在做飯。

船艙中,在一眾侍女們的集體圍觀下,李伊人把鍋鏟扔到了鐵鍋裏,歎道:“看來我是沒法洗手做羹湯了,這菜又炒糊了呀!算了,還是換你們來炒,就說是我做的吧,在我的指導下做的!”

侍女群中,擠進一個小小的女孩兒,小女孩兒叫道:“娘,你又把菜炒糊了,我告訴爹去!”說著,她邁開小腿,向船頭跑去。

李伊人叫道:“太平,你給我回來,再敢頑皮,叫你爹罰你背書!”

小女孩兒咯咯笑著,跑到了船頭,笑道:“爹,娘又把菜炒糊了,你還要不要吃,再閉著眼睛誇好呢?”

多年的習慣,王平安已經改了,他不再喜歡摸鼻子,而改做摸胡子了。王平安彎下腰,抱起小女孩兒,笑道:“小小年紀,竟然學會了告狀,長大了可還了得,找不到婆家啊!”

小女孩兒笑道:“聽歐陽叔叔說,我不愁嫁呢!爹,我把你做的太平詞全都背了下來,你要不要聽?”

王平安笑道:“好啊,你背出來,給爹聽聽!”

小女孩兒趴在他的懷裏,嬌聲念道:“家事寧,嬌娃繞膝走;天下定,魚肥麥亦香;長安月,照十萬裏江山,路漫漫,吾非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