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歆瑤自認博聞強識,通曉道儒佛魔多家等級秩序,也未曾聽說哪位地仙老祖,天仙大能口氣這般大,敢說自己是“天道高手”。
修士多恭敬,對上蒼懷有敬畏之心,絕無這般胡吹亂侃的道理。再說了,這個家族看一個人會不會成為高手的方式,居然是看他們的根骨?當真貽笑大方!
修真界何人不知,欲求長生,心向大道之人,根骨、心性、毅力、天資和悟性缺一不可,這其中又以心性最受看重,悟性次之,毅力再次,天資與根骨倒要陪敬末座。若是心性狹隘,睚眥必報之人,哪怕根骨好到萬載難遇,如玄華宗這般的大宗門也是絕對不收的。否則對方稍有不如意,便憎恨門派,墮入魔道,那豈非給自己培養出一個仇人來?
思及此處,葉歆瑤微微蹙眉。
縱因此地靈氣遠不如前世充沛的緣故,讓她判斷出自己可能到了另一個世界,她也全然不擔心,畢竟她修煉得是最為正宗的道門心法,又有前世經驗,不會走什麼彎路,隻要這個世界算正常的三千世界之一,她便有信心修行到一定程度,總有辦法尋到去別的世界得路。可今天此世生母的幾句話,加上這個世界靈氣稀薄的程度,卻讓她生出幾分不好的預感。
她該不會真這麼倒黴,那麼多正常世界沒碰上,偏偏來到了連天仙大能都不敢隨意沾惹的末法世界……吧?如真那樣,對凡人來說倒也罷了,對一個尋求長生的修士來說,才真叫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心中存了這件事,葉歆瑤也真顧不上自己轉世之謎,每日除了觀想入定以及嬰孩必有的睡眠之外,便留神聽侍女仆婦的閑聊。
葉家拘束下人極嚴,下人也不敢無端嘴碎,天天議論主人家的是非。但照顧一個小嬰兒的日子實在無聊,自認為小主子聽不懂她們說話的仆人們,偶爾也會談論一二,說得卻都是檀郡葉氏如何顯貴,自聖人先哲時代便為重臣,領得都是祭祀、禮儀等清貴之職。兩千載過去,皇朝更迭,帝王不知換了凡幾,葉氏仍為第一世家,地位超然,無可動搖。在葉家麵前,旁的以家譜自傲的士族,全都是曾在土裏刨食的泥腿子等等。又說別人家出了個入先天的人物,便是祖墳冒青煙,可葉氏哪一輩先天高手不是按十做基數來計,端得是仙人後裔,果真非同凡響。也難怪葉氏代代內部通婚,除卻偶爾尚一兩位公主之外,主子之中竟找不到幾個外人,若是混雜了俗世汙濁的血統,豈不是罪過?
聽得“後天”“先天”兩詞,又見過她那位據說是先天高手的爹一麵,確認這個世界還能夠修行,不是末法世界,被灌了一耳朵葉家在凡人中如何顯貴的葉歆瑤終於放下心來。
她前世修至步虛,僅差一步就能進階元神,此生縱修為全無,眼力卻是不缺的。自然能看出他們口中的先天,就是養氣期換了個名字罷了。
所謂養氣期,即身體被錘煉到一定階段之後,會產生內氣,通過觀想以溝通現實和精神的橋梁,將內氣轉換為滋養靈魂的精華,以壯大靈魂的階段,也是修真的第二個階段。隻不過這個世界的人似乎不懂如何修真,待產生內氣之後,非但沒用之溫養靈魂,反倒進一步淬煉經脈與五髒六腑,追求得也是殺傷力,而非精神力。這樣一來,縱內氣形成循環,源源不斷,作用在靈魂上的也極少。
雖說若這樣堅持個兩三百年,也能突破至出竅,可養氣期修士的壽數比之凡人,也就是多出個三四十載,此世修士,或者說“武者”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
至於此世親人提到的“宗師”“大宗師”“天道高手”“破碎虛空”之類的詞彙,葉歆瑤略加一想,便大概猜出應與修士中的出竅、引氣兩期差不多,隻是她目前還未見到這等存在,無法真正比較,準確判斷,但如論如何,“破碎虛空”一詞都給了她信心和力量,讓她知道自己的未來充滿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