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牽牛 黑牽牛(各一兩。半生半熟) 青皮 陳皮(各六錢) 大黃(一兩五錢) 檳榔(一兩)經雲∶肺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牽牛,苦寒瀉肺氣,利濕熱為君。陳皮苦溫,理其肺氣;青皮苦辛,散肺中滯氣為臣。檳榔辛溫,性沉重,下痰降氣;大黃苦寒,蕩滌邪熱為使。每服二三錢,薑湯下。
皺肺丸 專治喘。
款冬花 知母 秦艽 百部 紫菀 貝母 阿膠(各一兩) 杏仁(四兩,去皮,另研) 糯米(一兩,炒)各為末,羊肺一具,先將水灌入,看容得多少,即用此水煮杏仁令沸,濾過,灌入肺中,以繩係緊,同糯米煮熟為度,搗爛,和前藥為丸,麻子大。每服五十丸,桑皮湯下,量大小用之。
無價散 治馬脾風。
朱砂(二錢五分) 輕粉(五分) 甘遂(一錢五分,麵裹煨熟)為末,每服三分,薑湯調下。
紫金丹 治年久 喘,日夜不臥,隻一二服可愈。
淡豆豉(一兩) 白信石(一錢五分)同碾成膏,丸綠豆大,每服七丸、十丸,冷茶湯下。
紫金膏 (即此方)將豉信碾膏塗碗內,用艾熏一時辰,取下加珍珠末一錢。用如前法。
服藥後忌一切熱物。
定喘化痰方豬蹄甲(四十九個,洗淨,每個入) 半夏末 白礬末(各三分)入罐內固濟,火 ,勿令煙出,研細加麝香一錢,瓷罐封貯。每服大者一錢,小者五分,薑湯下。
鯽魚丸 治肺經久受寒邪,喘 痰盛。初發其寒從背起,冷如冰雪,漸漸喘促,氣不相續,痰涎壅塞,咯吐不出,坐臥不得,莫可支吾,兩肩聳豎,背曲如弓,困憊垂死。一服見效,未效再服神驗。
鯽魚(重一斤者,不去腸鱗肚,近頭處開一孔,入) 白砒末(一錢),將魚入竹管內,外用青蒿搗泥固濟,候幹,火竹管通紅存性,去魚未燒過者,再加蛤粉三錢,綠豆粉丸,麻子大,朱砂五錢為衣。每服七八丸,赤糖湯冷下。忌一切熱物,大人服十丸。
內金丸 專治喘 。
雞內金(二十個) 白砒(二錢) 黃丹(五錢) 牽牛(五錢) 葶藶(五錢)各碾細,露星月下七宿,再入半夏末二錢五分,同碾,棗肉為丸,再露二宿,朱砂為衣,如前服法。
雄黃丸 治症如前,並鹽醋等 哮吼。
雄黃(五錢) 半夏(一兩) 白礬(三錢) 信石(一錢) 巴豆(一錢去油)將礬信同炒幹,研細,再入前藥,薑汁糊丸,綠豆大,辰砂為衣。每服五六丸,茶清冷下。
如聖散 治諸般喘嗽,年久不愈。
蝙蝠(一個,去頭,炙令焦幹)為末,每服一錢,米湯下。大者二錢。
十六般喘哮方阿膠(一兩,蛤粉炒) 馬兜 甘草 半夏 杏仁(各一兩) 人參(五錢)為末,每服一二錢,臨睡用後引調下∶心嗽,麵赤,幹葛湯下;胃嗽,嘔吐酸水,蛤粉湯下;肝嗽,眼中流淚,烏梅湯下;膽嗽,不睡,酸棗仁湯下;脾嗽,不思飲食,吊惡,生薑湯下;膈嗽,痰涎內結,薑湯下;肺嗽,上氣喘急,桑皮湯下;勞嗽,骨蒸,秦艽湯下;傷風暴嗽,薑蔥湯下;冷嗽,薑蔥煎湯下;氣嗽,腹痛滿,青皮湯下;喘嗽帶紅,當歸湯下;腎嗽,連臍下痛,糖飴湯下;喉中拽鋸,生薑、半夏湯下。
嘔吐論
胃為水穀之海。胃主受盛,脾司運化,人身賴之以生,將養乖宜,致有嘔吐之患。嘔吐之症,非止一端,各從症治。或為寒氣內蓄;或為暑氣所幹;咚為飲食所傷;或構結而氣逆。須辨明是何症嘔吐,寒則溫暖之;暑則清涼之;停食當從消化;痰積必須順桌。有未周之兒,或乳母夏月當風取涼;或冬月觸冒風寒,此乳乳兒,亦令嘔吐,隨其冷熱而治之。
凡小兒乳不可過飽,若滿則溢,亦令嘔吐。胃之納乳,如器之盛物,杯卷之小,不可容巨 之物,雨驟則沼溢,酒暴則卮翻,理必然也。
青金丹 專治吐逆。
水銀(八錢) 硫黃(一錢)入銚內,慢火化開,將柳條撥炒,或有煙焰,以醋灑之,結成砂子,碾細,糊丸,麻子大。每二十丸,生薑、陳皮湯下。
定吐紫金核 治冒寒嘔吐,及胃氣不和。
白茯苓(一兩) 藿香葉 枇杷葉(薑汁炙去毛。各六錢) 砂仁(二錢) 官桂(二錢) 木香(二錢) 幹薑(三錢) 白術(五錢) 丁香(一錢五分)棗肉為丸,朱砂三錢為衣。每服一丸,薑湯下。
燒針丸 治吐瀉。
黃丹(二兩) 生礬(一兩) 朱砂(三錢)棗肉為丸,桐子大。每用二三丸,針簽燈上燒存性,米泔化下。
香胃九仙丹 治小兒一切嘔吐,及男婦反胃噎塞。
人參 甘草 南星 木香(各二錢) 半夏(五錢,製) 枳殼(一兩,麩炒) 枯礬(一錢) 豆豉(一兩) 濃樸(五錢,薑製)為末,候晴夜露一宿,人參、濃樸煎湯作糊,作餅子,慢火焙幹。每服一餅,薑湯下。
辰砂五苓散 治受暑毒,心煩嘔吐,小便不通,大便頻泄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