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對馬爾薩斯思想的評價一直是理論界關注的對象。過去的評價,不是全盤否定,就是全盤肯定,這是兩種極端的形式,顯然是欠客觀的,這不是唯物主義者應持的態度。馬克思和恩格斯客觀地評價了馬爾薩斯,既指出他的錯誤及不足,也提出他的功勞和成績,這都為我們樹立了典範。因此,客觀地評價馬爾薩斯,甚至肯定其一些正確的觀點,這正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符合曆史唯物主義觀點與堅持實事求是精神的。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學習和借鑒已有的研究、評價馬爾薩斯的有關材料基礎上,通過深入、仔細地分析和研究馬爾薩斯的一些著述和觀點,既肯定了對馬爾薩斯的一些評價,也糾正了某些誤解、不實的評價,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啟迪意義的思想觀點,這對我們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理論的創新是具有一定重要意義的。
1798年《人口原理》這本不足5萬字小冊子的問世,使年方32歲的馬爾薩斯揚名天下,也引來了延綿至今200多年的激烈爭議。有人說他是人類的恩人,也有人說他是犯下反人類罪行的惡魔,他的名字在一些國家某些時候甚至成了反動的代名詞。不僅如此,馬爾薩斯以其獨樹一幟的《人口原理》成名之後,又轉向研究當時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各種重要經濟問題,在古典經濟學家強調放手發展生產保障供給之時,他卻打出了強調市場需求的旗幟,成了李嘉圖經濟學等權威學說的對立麵。對此人們的看法也大相徑庭,有人說那是古典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則說那是庸俗經濟學的典型。不管人們的評價如何,馬爾薩斯終究以人口理論家和政治經濟學家的雙重身份被載入人口學和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史冊。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馬爾薩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前的幾十年間,一直是被完全否定和批判的對象,這在當時的政治和思想環境下是不可避免的。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馬爾薩斯及其人口學說和政治經濟學說的看法逐漸發生了變化,從全盤否定到實事求是給予恰如其分地分析,既肯定其理論和曆史的貢獻,又指出其立場、認識或曆史的局限性,這反映了我們思想和認識上的可貴進步。本書可以說是力求全麵深入具體剖析馬爾薩斯學說的一部新成果。
本書包含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馬爾薩斯《人口原理》
的重新研究和評價,在對其前後兩版《人口原理》作出綜合評論的同時,還為兩版《人口原理》分別撰寫了比較詳細的導讀,這極有助於讀者深入具體理解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和觀點。第二部分是對馬爾薩斯經濟學理論各個組成部分的研究和評論。內容包括財富論和價值論、收入分配論以及財富增長論,本書還係統地展現了在幾乎所有這些問題上馬爾薩斯和李嘉圖的論戰,這些論戰真實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英國社會主要階級矛盾和鬥爭情況,因而具有典型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除了在對馬爾薩斯的認識和評價上力求恢複其本來麵目和應有的曆史地位之外,本書在寫法上也有許多新穎和獨到之處,這在國內同類著作中尚屬首次:既研究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也研究了他的經濟理論;在分別指出馬爾薩斯在各種理論方麵的主旨和要點之外,還撰寫了對馬爾薩斯主要著作的導讀;係統評介了馬爾薩斯和李嘉圖的爭論;研究了其他與馬爾薩斯學說有某種聯係的代表性論著;就馬克思恩格斯對馬爾薩斯的評價進行了回顧和反思等,這些研究和評介也許有助於提高本書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凱恩斯說:“如果是馬爾薩斯而不是李嘉圖成為19世紀經濟學領頭人,今天將是一個明智得多、富裕得多的世界!為了重新發現,為了衝破誤導我們頭腦的重重迷霧,我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而這本來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我一直稱羅伯特·馬爾薩斯為第一位劍橋經濟學家,而在這些信件(按指當時發現不久的馬爾薩斯與李嘉圖的通信)發表之後,帶著更多的同情與崇敬,這一榮譽他將更加當之無愧。”
凱恩斯稱頌馬爾薩斯的這段話寫於1922年,顯然同當時資本主義世界開始顯現危機的各種征兆相關,也同凱恩斯本人正在醞釀中的力求調整經濟學的方向,從強調供給轉向強調需求的意圖相關,因此他不免言過其實,我們亦不必全信。但無論如何,馬爾薩斯在人口理論上的首創性貢獻以及在經濟學上強調需求的傾向,的確是對古典經濟學一味偏重供給的偏向的一種難能可貴的矯正。凱恩斯經濟學後來的出現和成功,在一定意義上是對馬爾薩斯經濟學貢獻的繼承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凱恩斯對馬爾薩斯的稱頌不無道理。當然,我們對馬爾薩斯還是應該堅持科學的分析態度和方法,力求避免片麵性,希望本書在這方麵所作的努力能對讀者全麵了解馬爾薩斯學說有所幫助。
劉曉華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