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漂洋過海來看你(1 / 2)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秦風·蒹葭》

很早之前就有人問過我:你覺得《蒹葭》這首詩最想表達的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回答了兩個字:浪漫。那時年少無知,喜歡從字麵去揣度文字的意思。可現在想來,我倒真覺得《蒹葭》很浪漫呢。

說《蒹葭》之前,容我先感懷一下我很喜歡的鄧麗君。她那首《在水一方》一響起,歌聲如清泉一般: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願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願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後來我才知道,《在水一方》是瓊瑤的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曲,歌詞也是瓊瑤寫的。歌詞溫婉美好,意境和《蒹葭》如出一轍,儼然是現代歌曲版的《蒹葭》。

提到瓊瑤,大多數人的印象無非是她那些耳熟能詳的言情小說。我幾乎沒看過瓊瑤的書,不過她太有名了,想不知道都難。我想,瓊瑤應該也是一個喜歡古典文化的人吧,她善於在她的書名化用古詩詞,《青青河邊草》出自“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心有千千結》化用了張先《千秋歲》中的“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碧雲天》《寒煙翠》則是從範仲淹的詩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中而來。甚至,有不少人知道《蒹葭》這首詩,竟是始於瓊瑤的《在水一方》。再次感歎並膜拜瓊瑤阿姨的影響力……

言歸正傳,再來說說《蒹葭》。

蒹葭即蘆葦,但兩個字的意思卻不一樣,“蒹”指的是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則是初生的蘆葦。在南方,蘆葦的生長季節一般是夏季,然詩中所描寫蒹葭的顏色是“蒼蒼”,即深青色,而不是綠色,並且由於天氣寒冷,早晨的白露凝結成了霜。由此可以判斷,當時已經是秋天了。

在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水邊的蒹葭長得十分茂盛,晶瑩的晨露凝結晨霜,美麗的女孩站在彼岸。多美唯美的畫麵,因為思念,這種美好而顯得更甚,美的同時又帶著一種清冷——她明明近在咫尺,看似觸手可及,想沿著河流去尋找她,向她表達愛慕之情,可是路上的障礙是那樣的多,無論怎麼走都走不到她的身邊。她就像一道朦朧的影子,似真,似假,永遠停留在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