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式的婚禮上,牧師會問新娘子:“無論他將來是富有還是貧窮、或無論他將來身體健康或不適,你都願意和他永遠在一起嗎?”
我曾參加過好幾次婚禮,每次聽到新娘子微笑著說出“我願意”的時候,我總覺得這是比“我愛你”更能打動人心的三個字。我願意,從此把一生的幸福都交給你。
桃樹枝葉繁茂,葉子長得濃密。這位姑娘要出嫁了,家庭幸福平安。從桃花到果實再到葉子,都是那樣的美好,結婚的新娘子,一定會甜甜蜜蜜,和繁盛的桃樹一樣。
全詩三部分都以“桃之夭夭”開頭,以形容桃樹的茂盛。或許大多數人對“逃之夭夭”這個成語會更加熟悉,這也是從《桃夭》中演變而來的,用來形容跑得無影無蹤。這可謂是引申得意思區別最大的一個成語了吧,誰能想到它的本意是讚美桃花的美麗茂盛呢。
有一個和桃花有關的愛情故事,從詩中而來。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清明時節,崔護獨自去都城南門郊遊,因為口渴敲開了一家人的門。隨著門縫漸漸變大,女子美麗的容顏便一覽無餘展現在了崔護的麵前,那一刻他便在心裏刻下了她的影子。那姑娘給他端來了水,二人相談甚歡,互相有了好感。分別後,崔護本想忘了她,可是到第二年的清明,他再也無法控製心中的思念之情,直奔城南去找她。然桃花依舊開得燦爛美麗,姑娘卻沒有在家。崔護心中悵然,在門上留下了這首著名的《題賭城南莊》。
幾日之後,崔護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走到門口聽到裏麵傳來哭泣的聲音。敲門之後,一位老者出來將事情相告,崔護這才知道,原來自從去年清明一別,那姑娘心情低落,時常精神恍惚,也不肯嫁給他人。後來看到門上的詩句,她便一病不起,絕食而死。
崔護悲痛異常,請求進門去拜祭死者。他抱著姑娘失聲痛哭,誰知姑娘居然睜開了眼睛。姑娘的父親十分開心,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
這原本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卻因為結局性的傳奇而成了喜劇。崔護的這首詩也流傳千古,不知究竟是故事豐富了詩句,還是詩句點綴了故事。不過無論如何,“人麵桃花相映紅”成了千古名句。後人說女子美麗,也經常會以“人麵桃花”稱讚之。
我總覺得這個故事太過圓滿而顯得不真實了,有人說,其實是後人為了讓崔護和姑娘有個美好的結局,特意為故事增添了傳奇色彩。不過從另一方麵看,愛情往往會因為傳奇而更浪漫。
桃花這種充滿浪漫氣息的植物,用來比喻美人和愛情再合適不過。殘缺的愛情也好,美滿的婚姻也罷,在花朵爛漫的桃樹下,唱一曲清歌,許一個白首不相離的誓言,總是很唯美的。
逃之夭夭,灼灼其華。我願意在容顏最美好的年華,嫁給你,宜室宜家。
好巧,這一天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