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欲將赤驥換青娥(3 / 3)

黃巢聞言,目光微垂,似是在心中權衡著什麼,片刻後,他緩緩開口:“憶織,我思前想後,覺得還是應踐約前行。對王鐸的承諾,如同重誓在耳,不可輕言放棄。大丈夫行走於世,信義二字,重於泰山。”

曹憶織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裏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苦澀:“哦?如此說來,你是將那份功名心也一並帶上了?”

黃巢聞言,臉頰微紅,眼神中閃過一絲尷尬,他低聲解釋道:“自然,功名利祿,世人誰不向往?況且,王家乃士族門第,有他們相助,或許能少走些彎路,也是為了我大唐盡一份力。”

曹憶織輕輕搖頭,目光轉向遠處那群圍繞著王鐸的士子們,他們或竊竊私語,或神情諂媚,她不禁歎了口氣:“他們,怕也是這般思量吧,依附權貴,以求青雲直上。”

黃巢聞言,臉上浮現出一抹羞愧之色,他握緊拳頭,仿佛是在為自己打氣:“人各有誌,我黃巢雖不才,卻也願為我大唐建功立業,哪怕前路荊棘漫布。”

此時,一陣微風吹過,微微搖晃的涼棚終於歸於平靜,仿佛連時間都在這一刻放慢了腳步。

不久之後,涼棚內傳來了一陣輕柔而細碎的聲響,緊接著,布簾被一隻細膩的手緩緩拉開,如同揭開了一幅精心布置的畫卷。

幾位身著華麗衣裳的美女,宛如春日裏綻放的花朵,逐一步出涼棚,她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紅潤,眼神中閃爍著稱心的光芒,每一步都顯得那麼優雅而從容。

這些美女或笑語盈盈,或低眉淺笑,彼此間似乎有著不言而喻的默契,她們魚貫而出,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引得周圍人紛紛側目。

王鐸緊隨其後,已換了一身精致的錦袍,衣襟隨風輕輕擺動,顯得格外風流倜儻。

他的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在眾人的注視下,他從容不迫地走向早已準備好的駿馬,踏在早已跪地的奴仆背上,輕輕一躍,便穩穩地跨上了馬背,動作流暢而帥氣。

他俯首拍了拍馬頸,隨後便挺直腰板,目光遠望,仿佛已經看到了長安城的繁華景象。

隨著王鐸的一聲令下,隨從們迅速行動起來,有的拆卸涼棚,有的整理行裝,整個場麵雖忙碌卻井然有序。

而王鐸則坐在馬上,目光不時掃過人群中的每一個人,最終停留在了黃巢和曹憶織的身上,那眼神中似乎蘊含著某種複雜的情緒。

隨著一行人重新上路,馬蹄聲漸漸遠去,向著長安的方向緩緩行進。

黃巢與曹憶織對視一眼,默契地跟了上去。

日已偏西,天邊漸漸染上了晚霞的餘暉。

一行人行至一處簡陋的驛站前,驛卒與驛官早已等候在外,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

王鐸眉頭緊鎖,顯然對這裏的環境頗為不滿:“怎的選了這麼個地方歇腳?市集之中,何等熱鬧,卻偏偏要來這滿是馬糞味的驛站。”

領頭的王家奴仆麵露難色,躬身回稟:“公子,此去最近的市集路途遙遠,且近日盧龍軍時有騷擾,恐路上不安。”

王鐸聞言,臉色微變,似乎想起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他揮了揮手,不耐道:“罷了罷了,便在此處將就一晚吧,有驛卒在,總比荒郊野外安全些。”

眾人於是紛紛下馬,湧入驛站。

然而,驛站狹小,容納不下這麼多人,黃巢見狀,主動拉著曹憶織走向馬廄,那裏雖簡陋,卻也還算清淨。

他找了塊相對幹淨的地方,鋪了些幹草,對曹憶織說:“憶織,委屈你了,今晚隻能在這裏將就一下。”

曹憶織溫柔一笑,眼中滿是理解與包容:“舉天,隻要與你同在,何處不是家?又何來委屈之說?”

黃巢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卻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酸楚。

他望著曹憶織,心中暗自思量:“此番趕考,若能一舉成名,定不負她深情厚意。但前路茫茫,未知太多,我又如何能確保一切順遂?”

夜色漸濃,驛站內燈火闌珊,人聲嘈雜。

黃巢與曹憶織在馬廄中相依而坐,外界的一切喧囂似乎都與他們無關。

兩人偶爾交談,更多的時候則是靜靜地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

就在此時,隻聽驛站外兵刃交接之聲大作,有人大聲叫嚷道:“我不管你是什麼王家郎君,一樣要交出錢財買命!”

——————————————————————————

本章標題選自唐白居易《酬裴令公贈馬相戲》安石風流無奈何,欲將赤驥換青娥。

安石風流無奈何,欲將赤驥換青娥。

不辭便送東山去,臨老何人與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