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輕車熟路地領著黃巢穿梭於人群之中,與各路達官顯貴打著招呼,舉止間盡顯風流倜儻。
然而,在這繁華背後,王鐸的心中卻是一片荒蕪。
他時常會不自覺地望向門外,仿佛期待著某個熟悉的身影出現。
但每次回頭,都隻能看到空蕩蕩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王兄,你似乎有心事?”黃巢察覺到王鐸的異常,低聲問道。
王鐸苦笑一聲,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黃兄多慮了,我隻是……有些寂寞罷了。”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自嘲,仿佛是在嘲笑自己的多情與無用。
黃巢沒有再追問下去,他深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與苦衷。
他隻是默默地陪在王鐸身邊,分享著他的喜怒哀樂。
夜深了,當最後一縷夜色被晨曦取代時,兩人踉蹌著走出了春風樓。
王鐸的臉上掛著滿足而又疲憊的笑容,而黃巢則顯得更加沉默寡言。
回到客棧,黃巢將今晚的經曆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曹憶織,言語中充滿了對王鐸的擔憂與不解。
曹憶織聽後,隻是輕輕歎了口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與追求,我們無法強求。隻是希望王鐸能夠早日醒悟,莫要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她的聲音柔和而堅定,仿佛在訴說著一個無法改變的命運。
而此時的王鐸,正獨自躺在太原王氏府邸的床上,望著窗外的月光發呆。
他的心中充滿了矛盾與掙紮:一方麵渴望著自由與放縱;另一方麵又無法割舍對曹憶織的思念與牽掛。
“罷了,還是把家姬叫來,權當我的憶織小娘子吧。”
黃巢坐在客棧的簡陋書桌前,手中緊握著一卷精心準備的詩文,那是他數日來嘔心瀝血之作,每一字一句都承載著他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渴望。
他深知,在長安這座繁華而又複雜的城市中,要想在科舉中脫穎而出,僅憑真才實學遠遠不夠,還需得到那些士族權貴的賞識與推薦。
想到這裏,黃巢站起身,將詩文小心翼翼地裝入一個精致的木盒中,隨後從行囊中取出為行卷之事特意準備的厚禮,希望能借此打動那些名士的心。
次日清晨,黃巢帶著詩文與重禮,敲響了王氏府邸的大門。
“王兄,我有些事情想與你商議。”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謹慎與期待。
王鐸打開門,見是黃巢,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哦,是舉天啊,快請進。”他側身讓黃巢進屋,兩人隨即在桌旁坐下。
黃巢將木盒輕輕推至王鐸麵前,開門見山地說:“王兄,我知此行卷之事,需得名士推薦方能事半功倍。我雖不才,卻也願一試。這裏既有我的詩文,也有一些薄禮,望王兄能代為引薦。”
王鐸接過詩文和禮物,隨意地打開看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舉天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我太原王氏與長安城中的李氏、崔氏、盧氏、鄭氏、王氏等各士族名士素有交情,定會盡力幫你引薦。”
他的話語輕鬆而自信,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黃巢聞言,心中稍感寬慰,連聲道謝。
“多謝王兄,此事若成,定當重謝。”
然而,王鐸心中卻並未將此事真正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黃巢才情出眾,有武功高強,但出身卑微,一旦在科舉中脫穎而出,豈不讓我等士族子弟無路可走?
至於那所謂的重禮,他自然也不會拒絕,隻是打算將其轉手送予某位士族名士,以換取一個順水人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黃巢時常向王鐸詢問行卷之事的進展。
每次王鐸都笑而不語,隻是含糊其辭地說:“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舉天你耐心等待便是。”
終於有一天,黃巢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再次向王鐸追問:“王兄,那行卷之事究竟如何了?可有哪位名士願意為我推薦?”
王鐸神色自若,緩緩說道:“黃兄莫急,我已將你的詩文與禮物一並送予了幾位名士。他們對你的才華頗為讚賞,隻是科舉之事非同小可,還需耐心等待時機。”
黃巢聽後,心中雖有疑慮,但也隻能暫時放下。
他望著王鐸那看似真誠卻又略帶敷衍的笑容,心中暗自思索:“王鐸所言是否屬實?這官場之中,人心難測,我又能如何分辨?”
——————————————————————————
本章標題選自唐李山甫《賀友人及第》敢辭今日須行卷,猶喜他年待薦書。
得水蛟龍失水魚,此心相對兩何如。
敢辭今日須行卷,猶喜他年待薦書。
鬆桂也應情未改,萍蓬爭奈跡還疏。
春風不見尋花伴,遙向青雲泥子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