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敢辭今日須行卷(2 / 3)

王鐸微微一笑,道:“不錯,王某確有此意。科舉乃國家掄才大典,王某自當盡力一試。”

年輕士族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郎君何必謙虛,以您的才學,科舉得中不過是囊中之物。”

王鐸心中暗忖:“倒是會說話,嘻嘻。”

席間眾人聞言,皆是一陣附和。

他們或真心祝賀,或暗藏機鋒,但無一不在提醒著王鐸:在這個權力與利益交織的世界裏,想要獨善其身,幾乎是不可能的。

王鐸表麵上不動聲色,心中卻已有了計較。

在長安城一隅,太原王氏的府邸靜謐而莊嚴,王鐸端坐於書房之中,四周堆滿了古籍與文房四寶。

他輕撫著宣紙,筆尖輕蘸墨汁,開始在紙上緩緩遊走。

經過一番謄寫,王鐸終於完成了數篇文章與詩詞。

次日清晨,王鐸身著整潔的儒衫,手捧文稿,步入了長安城的繁華之中。

他按照事先打聽好的地址,逐一拜訪了李氏、崔氏、盧氏、鄭氏以及同為王氏的其他士族門閥名士府邸。每到一處,他都恭敬地呈上自己的作品,並謙遜地表達自己的來意。

“在下太原王氏王鐸,特來拜見李禦史,鬥膽獻上拙作,望大人不吝賜教。”王鐸在李府門前,對著守門人恭敬地說道。

守門人上下打量了王鐸一番,見他氣質不凡,便通報了進去。

不久,一位管家模樣的中年男子匆匆走出,將王鐸迎入府中。

“郎君才情出眾,李某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李禦史翻閱著王鐸的作品,讚不絕口,“況且你我兩家乃是士族世交,請放心,李某定會將郎君的大名推薦給主考官,助郎君一臂之力。”

王鐸聞言,連忙躬身致謝:“多謝李禦史抬愛,王某感激不盡。”

隨後的日子裏,王鐸又相繼拜訪了崔氏、盧氏、鄭氏等名士府邸,均得到了同樣的禮遇與承諾。

他的名字,也如他所願,迅速在長安城的士族圈中傳開。

而在長安城的一家不起眼的客棧裏,黃巢與曹憶織正圍坐在桌旁,品著淡茶,聽著窗外傳來的市井喧囂。他們偶爾交談幾句,但更多的時間是在沉默中各自思考。

“聽說了嗎?太原王氏的王鐸,僅憑幾篇文章和詩詞,就得到了那麼多名士的賞識,科舉之路已是一片坦途。”一位士子推門而入,滿臉羨慕地說道。

黃巢聞言,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頓,抬頭望向窗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輕輕放下茶杯,低聲說道:“王鐸雖然確實有幾分才氣,可能得到如此多名門望族的推薦,也不算實至名歸,充其量是他太原王氏的威名罷了。”

曹憶織則低頭沉思,似乎在權衡著什麼。

她輕輕歎了口氣,說道:“科舉之路雖好,卻也充滿了變數。王鐸能夠如此順利,背後太原王氏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與代價。”

黃巢點了點頭,深有同感:“是啊,這世道本就如此。我們雖不能像他那樣出身名門,但我相信我一定也能憑自己的本事闖出一片天地。”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間無需多言,那份默契與理解已足夠深刻。

自打行卷之事塵埃落定,王鐸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整個人更加輕鬆起來。

他開始頻繁地出入於長安城內的青樓酒肆,享受著那份久違的放縱與自由。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他總會邀上黃巢一同前往,似乎是想在這繁華的夜色中尋找一絲慰藉。

“黃兄,今晚咱們再去春風樓如何?”王鐸一手搭在黃巢的肩上,滿臉笑意地問道。

春風樓,長安城內頗有名氣的一家青樓,以其歌姬舞女的才情與美貌著稱。

黃巢麵露難色,猶豫片刻後說道:“王兄,你我此行長安,乃是為了科舉,如此頻繁出入煙花之地,恐有不妥。”

王鐸聞言,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他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黃兄所言極是,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又有何不可?再者說,這些日子來,我心中煩悶,唯有在此方能尋得片刻寧靜。”

黃巢見他如此,心中雖有不忍,但也知無法改變他的決定。

思索片刻後,他點了點頭:“罷了,既然王兄心意已決,我便陪你去一趟。”

夜幕降臨,黃巢在春風樓外候著王鐸。

王鐸見隻有黃巢一人:“憶,不,咦?曹兄呢,不陪你一起來嗎?”

“是啊,我讓他在客棧休息休息,這種地方,他還是不方便來。”

王鐸的臉色微變,他垂下眼簾,掩飾住內心的情緒波動。

“曹兄留在客棧也好,免得這些風塵之地汙了她的清名。”他輕聲說道,但心中卻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失落感。

兩人踏入了春風樓的大門。

樓內燈火輝煌,絲竹之聲不絕於耳,一派紙醉金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