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激綜合征的外科治療:
預激綜合征係指房室之間的電活動除經正常傳導途徑(房室交界區)到達心室外,尚有一部分衝動由異常的旁道首先激動一部分或全部心室肌的症候群。
①病理:
發現心房和心室之間存在異常狀肌肉組織。這些組織有傳導功能且傳導速度快於房室交界區。因此由此通路傳導的衝動可以提前激動所在部位的心室肌。此後由於發現較多部位的房室附加通道,對這些通道進行了分類命名:聯接心房下部和心室房室環部位的為氏束。心房肌和房室結或房室束間的旁路通道為仏出束。房室結或房室束與心室肌間的旁路通道為似氏纖維。其它旁路傳導束引起的為變異型預激綜合征。如綜合征。
②病理生理:
正常竇性衝動沿正常傳導途徑傳導的同時還通過附加通道提前達心室,使一部心肌提前激動。反之,心室衝動還可由旁道返回心房,再由正常傳導途徑達心室。這就形成一個大的折返環,反複的折返可導致室上性心動過速。此時的波無畸形。如果心室衝動沿房室界區的某一束纖維返回心房,又通過旁道返回心室。如此時輛返可形成電波畸形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另外,任何過早出現的房性衝動通過快傳導的旁道進入心室並落於心室肌的易拫期,就可產生嚴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室纖顫等可致猝死。
③診斷:
預激綜合征患者平時並無特殊症狀。其早診斷在於臨床醫生對病人的室上心動過速耍提高警惕。一旦出現多次室上心動過速,無論心電圖能否發現預激波,應考慮予以電生理檢查。
預激綜合征的分型,按旁道激動起始部位和表現可分為:
八型預激綜合征:旁道於左室或右室的後底部。其向左、前、下傳導。表現在心電圖上可見預激波在左、右側胸導聯均向上。
預激綜合征:旁道位於右室的前側部。心電圖表現為預激波在左側胸導聯向上,右側胸導聯向下。閃旁道於心髒的前麵,是外科手術最容易達到的部位。
較適用於外枓的分類法是按附加通道所在部位分為:左側旁道,右側旁道.後間隔旁道.右前間隔旁道四個區域。
預激綜合征的初步篩選檢查為心電圖。在心電圖上按有無B波判斷有無預激綜合征,心電圖對那些無5波但有旁道的預激綜合征可能遺漏。進一步的檢查賴於心髒電生理檢查和心內膜或心外膜電生標測。
臨床常用的電生汝檢查為:心房程序電刺激,將導管電極送入心房某部位行如下電刺激:用程序刺激器以快於自身心率5~10次的頻率發放刺激。此間期作為心房的基礎頻率間期。每隔一分鍾重複一輪,每輪—期縮短5~10毫秒。因預激旁道的電生理特征類似普通心肌而與房室交界區不同,可由程序刺激了解如下指標:
①預激波不明顯的旁道:在心房不同部位刺激可能使預數波出現;縮短間期,使迅速間期延長但旁道傳導不延長故縮短,預激波就明朗化了。
②測定旁道不應期:用心房內程序刺激,隨著縮短,預激波增寬。因旁道為快傳導纖維,其不應期長。
③鑒別旁道類型:房室旁道氏束,由於旁道繞過房室結提前激動心室表現為正常、縮短,刺激使房室結傳導延長,而旁道傳導不延長相對更提前激動心室。
粗略的標測是:把起搏電極放於右房起搏。如出現波加寬,預激波增大,表明氏束於右心。把起搏電極放入左房或冠狀竇起搏。如出現波加寬,預激波增大,表明擬氏束位於左心。進一步定位可用心內膜電極放於房室環的不同部位行電刺激。激動時間最短的部位為氏束所在部位。經過以上檢查,基本上可以粗略估計附加通道所在部位。
④治療:
藥物包括普魯卡因酰胺和利多卡因等可終止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發作。如電生理檢查證實附加通道的有效不應期長幹,30秒亦可用洋地黃和心得安等縮短有效不應期的藥物。
最根本的治療方法在於外科治療。手術適應證包括:有室上性心動過速史;有昏厥史;起搏的心室快速反應心幸幹200次/分以上;有1:1傳導的快速心房撲動;旁道的有效不應期小於0.3秒等。
⑤手術方法:
在已確屯舒附加通道部位的心外胰施加壓力觀察旁道反應以進-步確定旁道部位。然後由左心耳縫荷包,左手指進入左房達房室溝部。再在旁道部位加壓以準確地用手栺襯幹旁道的心腔麵。以無酒精在該部位注射浸渦,至旁道傳導消失為止。觀察半小時仍無旁道巧導可關閉,心訐結束手術。此為六型預激綜合征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體外循環、心髒停跳後,切葉冇嗥。在右心房於冠狀竇門右側逆時計方向沿右房室溝切汗心內膜%遊離巧冠狀動特並予牽開以保護冠狀動脈,並進一步暴露右房寬溝。”動房室溝內所有的脂肪組織的肌纖維。然後亍以縫合右房室溝切口和右心房切口。心髒複跳。觀察附加旁道傳導是否消失。如不消失應再延長右房室溝的切口。直至旁道傳導消失,此術式較適合B型預激綜合征。目前預激綜合征各家的手術成功率報道不一。總體看來,手術成功率可達90%以上。心房纖顫的外科治療:心房纖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其持續存在可導致-不規則的心跳使患者感到不適。左房收縮功能喪失,至使左室張末期由左房向左室的主動排血喪失,使左室充盈量可減少20%~30%,進而使左室充盈降低,左室排血量減少。持續的心房纖顫可在左心房內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脫落栓塞於重要器官可造成嚴重的栓塞病症。
令人遺憾的是,在此之前對心房纖顫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傳統的治療是用藥物將新發生的心房纖顫轉為竇性心律或是用電擊來消除心房纖顫使之轉為竇性心律。但這些方法均因沒有消除病因,一段時間後心房纖顫再度複發。最終還會演變為持續性心房纖顫。對無法轉複為竇性心律的心房纖顫,則設法用藥物減慢房室間的傳導速度。從而使心室律控製於70~80次/分左右。但以上治療方法並不能減輕不規則心跳導致的不適感覺。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和血栓形成導致栓塞等危險性因素依然存在。因此,需要尋找更有效的心房纖顫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