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原決定今晚務必弄清入定之法,修道之人,往往能夠對自己地未來心生感應。雖然李牧原不過引氣中期,但其陰神卻在未修道之前便能出竅,還是端午中午陽氣最盛之時。所以玄機道長曾猜測李牧原的陰神經曆了不知名的變化,不僅壯大無比,還有一絲陽性,可以不懼陽氣侵襲。李牧原卻不敢明說,他的靈魂乃是現代而來,估計那時疊加了這個世界李牧原地殘存陰神所致,加之穿越時空,所以能陰生陽。李牧原陰神壯大,卻是感應到了自己今晚必能成功。
此時尚不到午時,李牧原便想先看看佛家典籍是怎麼說的,看看能不能從佛家典籍中找到自己問題的解決之道。
各派都有典籍在外流傳,並且直指大道本源的典籍反而更是基礎讀本,在天下廣為流傳,而各派的術法之道反而秘而不宣。禪宗的許多法門跟道教有相通之處,所以李牧原準備翻閱天台修禪寺的典籍尋找。
李牧原手中的佛教典籍相傳大師為俗兄陳針所書,放置修禪無上法門,此書認為要想不始不終,不死不滅,永存綿綿達涅槃之境,修行法門不過止、觀兩種辦法。
該法門認為要登極樂之界,便不能愚、狂。如果隻修禪定不修智慧便不能明心見性,照見如來,稱為愚;若隻修智慧不修禪定便落入狂悖,稱為狂。二者不能協調均等,便行為乖張性格缺陷,便不能達到極樂世界。
而“止”乃是修心禪定伏結的法門,“觀”是智慧斷惑計策釋疑的由來。所以修行便修此二法門,定慧、寂照、明靜便是這二者的另幾種稱呼,實際都講的是一回事。
這些東西無非講的是止觀的重要性,李牧原身為修煉之人,道教對於清淨的重要他豈能不知,所以李牧原一眼掃過便不再細讀。
接下來便是說的如何達到止觀的十種法則。
排在首位的便是具緣,具緣的五個條件,李牧原已具備兩個,乃是衣食具足和閑居靜所,所以也是直接跳過,去看剩下三個。有個條件乃要求持戒清淨,乃是說的未出家之前身具罪業者,純淨身心,懺悔以求心安的方法,其多針對佛子而言,對李牧原而言,無多大參考價值。李牧原隻是愧疚家人不能供養,隻能在空閑時攝心常坐,時間久了,對家人的愧疚便能漸漸消散。還有條件要息諸緣務,斷絕一切俗心雜念,李牧原如今吃住在正一道門派中,自有雜役經營之人,不許考慮生產問題,而這個世界的親戚隻有一個母親由族中照料,不用自己擔心,其他的人情往來也沒有,自己也不喜歡技藝巧工之術,唯有一點就是自己念念不忘道術神奇,乃是犯了此條,看來自己雖然出身天機峰,還是對於道術太過執著了,看了一場道術比鬥使自己道心起了動蕩啊。
李牧原心中一喜,果然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至於最後一個條件近善知識,李牧原本身就不喜爭鬥,絕對可以同門想讓,也不是一個藏私之人,若有人來請教修煉之法,自己絕對不會秘而不宣,至於佛經上說的護佑柔弱經營之人,若阿修羅,魔族來犯,自己絕不會坐視不理。
李牧原反複將具緣第一這一法讀了若幹遍,直到弄清大意,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長舒了一口氣,這佛教法門果然也是一等一的修真長生妙法,十種法門自己不過才讀了具緣第一,便找出自己兩處不足,收獲大大超出預期,便帶著更大的期盼望下看去。
訶欲第二,無非講人有五種欲望,乃是聲、色、香、味、觸。認為這種種欲望如果不能排解,五欲上身不能克製反而更加更加沉迷。這五種欲望如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更能增加種種爭端,害人傷己,這五種欲望和畜生五欲不差分毫,不能排遣的話,等大限一到便發現自己所求不過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