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優惠就能讓人心理平衡(1 / 1)

為什麼手裏握著優惠券,才有想購物的欲望?

沒有使用優惠券購買的商品,為何總覺得貴?

優惠券真的如商家廣告上所說是一次零利潤的大放血?

優惠券就像一張船票

蘇芮是一家服裝公司的營銷主管,每天忙著調查公司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研究如何定製優惠券宣傳產品,琢磨消費者的心理……

當問起優惠券上那些“0”利潤、“隻為信譽,不為盈利”、“原價1000元,現價100元”是否屬實時,蘇芮笑了。

人人都愛占便宜:拿著鈔票並沒有購物的打算,拿著優惠券往超市、商場稍微一轉,一會兒就提著大包小包出來了,而且還麵帶微笑,以為自己買的商品件件超值,畢竟都是由優惠券購買的。可到家冷靜一想、仔細一瞧,竟然沒有一件商品是適合自己的,要麼是過季產品,要麼就是不合時宜的物件。便宜沒占到,倒是為衣櫥裏增加了幾件永遠也穿不著的衣服。可見,手握優惠券購物時的快意並不能掩蓋購物後的失落,用低價格買來的商品並不能和你所付出的代價成正比……

這都是看似可以占大便宜的優惠券惹的禍。它像一張充滿誘惑力的船票在商家轟轟烈烈的承諾中遊到了你的心裏,卻對你的生活毫無意義。

眾多優惠,我隻取一瓢

沒有優惠券,我們能從商場前坦然地走過,手握優惠券而不購物就覺得對不起自己。於是,各種糾結和比較之後,盡管明知買過以後很有可能會後悔,但這個便宜不占又覺得可惜,再加上導購一直在旁邊煽動著你的情緒——要知道這次打折力度史無前例,明天就沒有這個折扣了……

其實,人生就是在和各種誘惑作鬥爭。我們的內心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起伏,不論走向何方、遇見何種境遇,都在相互比較。有時會失意,有時會得意,但這些隻是表麵現象,最重要的還是內心的平衡——對待欲望越是冷淡,內心就越會平靜。

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人生在世,見好就收。隻求滿足所需,不被欲望牽引,不被誘惑所困,方得內心的平衡與寧靜。

滿足便是一種平衡

孫思思是個典型的月光族小白領,每次一發工資,首先要做的就是還信用卡上的賬,但緊接著就是用信用卡進行再消費。如此循環,雖然她的信用額度不斷提升,從普通卡用戶變成了金卡尊貴用戶,但每個月的循環利息卻讓她很是心疼。想想當時辦信用卡,隻是為了一張金店的優惠券,如今卻要付出如此代價……

愛占小便宜,總想擁有更多美好的東西,這些都可以歸納為一個詞——貪婪。這是人性的弱點,曾使無數人走向歧路,甚至走向犯罪。如今的世界五彩繽紛,像個萬花筒不斷地散放鮮花,人們站在下麵,貪婪地望著這個美好的萬花筒,瘋狂地收集著飄落的花瓣,想把所有的美好收為己有,不要留下任何遺憾。他們雖然明知不可能,但總想手裏握得更多更足。然而,事實恰好相反,大多數人都會和孫思思一樣,為了一張優惠券,辦了一張信用卡,卻陷入商家的“圈套”之中,光榮地成為了一名月光的“卡奴”。

但也有另一種論調,優惠券自有它的好處。每當見到心儀許久的商品,卻沒有消費能力購買時,商場的優惠券便為你提供了很大幫助。可當你拿著優惠券去購買時,卻發現此商品已被商家巧妙地提升了價格,而用了優惠券,正好和以前的價格打個平手。最終優惠沒優惠,隻有商家最明白。

望著身邊那些手持優惠券、瘋狂購物的人們,你也許會明白,優惠券此刻就是消費了大家滿足的心態,而消費者所尋找的平衡感不過是商家給予的一個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