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囂著怎麼也不嫁的“剩女們”,為何瞬間成了別人的新娘?
公司那些沉默的眼鏡男,為何突然手捧鮮花衝向某些女子?
隔壁的蘇珊昨天還吼著要做個“單身貴族”,今天竟然發結婚請帖,難道她真的想好了嗎?
如此一見鍾情
電影中有很多這樣的橋段:男主角看到女主角的第一眼,就知道這是與他相伴一生的女人;最後經曆了幾番波折之後,兩個人真的走到了一起……
詩人但丁曾說過:“兩個人能否走到一起,第一眼的印象已經決定。”
可現代人有了新的定義,他們把這種第一眼的好印象定義為好感,而愛情還需要升華。所以盡管相親無數次,剩男、剩女們還是不願把自己的感情和盤托出,轟轟烈烈愛上一場。因為有太多的因素需要考量:性格、工作、車子、房子……
長輩們已經表態:門不當戶不對,就算結婚也會很累,鬧不好還要離婚,所以一定要在婚前把這些事情“算計”清楚,不然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每次相親時,女人心中的那把小算盤總被打得劈裏啪啦。而每想到此,自己也覺得好笑,愛情怎麼能像一場交易,用這些世俗的東西來考量?敢問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樣的愛情現實中就不存在嗎?
在眾多的壓力之下,一拍桌子、大喊一聲“成交”,兩個人決定“閃婚”。
其實這樣還好,畢竟經過了相親這個環節,小算盤都計算過了,打得也算響亮。但還有一些閃婚族——三秒鍾便可以愛上一個人,五分鍾就可以談一場戀愛,六小時就可以確定終身伴侶……
愛情是不是來得過於容易?容易得到的東西是不是也容易失去?經過實踐證明:愛情符合這個邏輯。
可是閃婚族們卻說:“日久生情已成濫調,愛情重要的是保持新鮮,誰讓我們一見鍾情了呢?”
誰對婚姻負責
美美是個漂亮的女孩,渴望著一段美好的愛情,但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幾經波折,還是沒有定局。相親網站上、朋友們安排的相親會上,美美都進行了緊鑼密鼓的活動,但始終沒有中意的,因為她要求的條件實在太高了。看到身邊的朋友紛紛結婚,年過三十的美美有些按捺不住了,火急火燎地與一男子“一見鍾情”。不到三天,兩人就定了終身……
談起這個男人,親友們都替美美不值,辛辛苦苦找了三年之久的完美婚姻,就這樣草草結束,未免有些輕率。
美美卻閉口不談她的婚姻。她知道如果再不嫁,對方的條件隻會越來越差,因為自身的砝碼也是越來越低……最重要的是身邊的人都瘋狂閃婚了,自己也不能“保守”啊!但這樣的婚姻是否幸福,我們無法給出定論,因人而異。可是閃婚的緣由,我們可能從中收獲一些。
閃婚、閃離、試婚、網婚、不婚,已經成為如今80後的愛情模式。在80後心中,婚姻更像是束縛自己的法律法規,想逃出這樣的束縛,但又不得不按著程序往前走,因為大家都在接受著這樣的束縛。也有人力挺80後的愛情觀和婚姻觀,他們指出:如果說傳統的婚姻觀是為家庭而犧牲了個人夢想的婚姻,那麼80後就應該打破這種從一而終的觀點;他們要注重自我,要對自己的幸福負責,而不是為了某些規定對婚姻製度負責。
每個時代的愛情或婚姻都會找到最適合的方式來實現,隻是如此閃婚,多少看起來有些玩世不恭。
閃婚也好,網婚也罷,隻是在這道快餐婚姻的背後,誰對婚姻負責、愛情何去何從,值得深思。
快餐愛情是否劃算
打開相親網站,你可以隨意點擊裏麵的男男女女,在菜單裏輸入你的要求,篩選最適合你的伴侶。鳳凰男、孔雀女、經濟適用男、簡單方便女……幾十萬、幾千萬未娶、未嫁的名單中,總有一個是適合你的。
隨著麥當勞進軍中國之後,它這種快餐消費模式迅速擴展到了各個方麵。不光在飲食上,生活上、工作上等都有影響,“閃婚”便是其中之一。
閃婚族們提出:閃婚成本低,十分劃算。仔細一算,還真是這麼回事:認識一個人,並且要深入了解他,贏取對方家人的認可和喜歡,中間還要不斷地送禮物……這個過程下來,在時間、金錢、精力上需要很大的開銷。因此,既然要結婚,為何不縮短戀愛時間、降低戀愛成本,選擇閃婚呢?
但是,在閃婚為主流的這條大路上,還是小心翼翼一些為好。因為人們對快餐的要求是口味越多越好、菜味越新鮮越好,還要及時更換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