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人肉搜索是真的憤怒嗎(1 / 1)

為什麼發現不公平的時候,人們開始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大行動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心態?

做錯事情的人被搜索出來,大家真的解恨嗎?

人肉搜索讓人無所遁形

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而互聯網這張鋪天蓋地的大網更是讓人無所遁形。網絡的發達,讓信息的流通開始更加迅速,並且影響範圍更加寬廣。當一個人因做錯了事情而被放到互聯網上的時候,人肉搜索便展開了它無所不能、無所不用的人際關係功能,讓人“無處逃生”。

2006年發生的“女子虐貓事件”,便是人肉搜索出來的典型案例。

事件發生在2006年2月。一個名叫“碎玻璃渣子”的網民公布了一組虐貓視頻的截圖,掀起了貓撲網的軒然大波。緊接著,網友“12ookie_hz”隨之發布了有關視頻的網址——視頻當中出現了一雙穿著高跟鞋的女子的腳,正在無情地虐待一隻可憐的小貓。

這個視頻很快引起網友們的強烈反應,眾人都對這個女子的殘忍行徑大呼可恨,紛紛揚言要找出這個女人。於是網友“黑暗執政官”製作了一張“宇宙通緝令”,上麵正是踩貓的女子照片,呼籲廣大網友積極響應,舉報有獎。同時其他網友為了盡快找出罪魁禍首,也紛紛表示願意捐出貓撲幣,緝拿凶手。

網絡的力量可怕得驚人。3月2日的上午,一名叫“我不是沙漠天使”的網友貼出帖子,指出照片上那位虐貓的女人住在黑龍江的一個小城。這個帖子讓事情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嫌疑人被更加詳細地鎖定了範圍。在憤怒網友的通力合作下,虐貓事件嫌疑人在3月4日中午被正式確定。

整個虐貓事件的搜索總共花了6天時間,比起警察的破案時間來說,短得驚人。這不得不歸功於網絡的給力。但除了網絡技術的發達讓人們的信息交流更加流暢之外,人肉搜索的高效率和憤怒網友的通力合作,又反映了怎樣的心理狀態?

憤怒麵具之下的人性揭露

人肉搜索的高效率令人驚訝,參與人肉搜索網友的憤怒程度和積極程度也讓人意外。在這個憤怒的麵具之下,網友們的心裏都在想些什麼?

綜合起來分析,讓人肉搜索如此瘋狂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人們對於正義的強烈呼籲,反映了人們心中的“英雄主義”。如同虐貓事件一樣,能夠呼喚起人肉搜索的案件,一般都是能夠挑起人們心中正義感的事件。因為麵對不公事件,人們多少會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心理。因此,人們對於公平與道德的認知大致還是相同的。而人肉搜索則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價值認知的確認途徑——當看到自己的正義觀點被別人認同的時候,人們的內心就會獲得一種極高的認同感和滿足感。

其次,人肉搜索也反映了心理學中的“從眾效應”。這種效應指的是人在公眾的壓力下,會有可能忘卻自己本身的觀點和意念,接受大眾的觀點,讓自己的行為和眾人的行為保持一致。所謂“三人成虎”說的就是這種效應。當所有人都在說一件事情是正確的時候,即使你心中對這個觀點存有疑問,也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認知和行動朝著“大流”的方向靠攏。

最後,人肉搜索中多少也隱藏了人們的窺私欲和八卦心理。人天生就有好奇心理,而人肉搜索所提供的案件,正好是慰藉這顆八卦心理的良劑。人們在進行人肉搜索的時候,需要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調查,這整個過程都充滿了刺激,尤其是當最後謎底揭開的時候,人們的好奇心理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人肉搜索為社會道德樹立了一個警示牌,但也可能被居心叵測的人應用,煽風點火,侵犯他人的隱私、從而影響社會的穩定。

人肉搜索反映了比較複雜的社會心理,作為廣大網民的一員,我們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盲目地做一個跟風者,中了人肉搜索的毒。

做一個冷靜的智者,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現代社會憤青很多,但能夠理智看待社會事件的人越來越少。所以經常關注時事,並且不斷補充自己的見識,讓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心智更加成熟。

做一個冷靜的智者,請不要過分縱容自己的好奇心。好奇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強烈的好奇傷害到了別人的隱私,就有點過分了。這種以傷害別人為樂趣的心態是病態的,是應該受到譴責的。喜歡八卦不可恥,可是過於八卦未免有點討人厭了。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們都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保持一顆純淨的、善良的心。無愧於心,也就無愧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