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李?劯刺頻哪誌?(1 / 2)

楊國忠和楊錡聯合一起進宮的事兒,當然瞞不住,很快,朝野上下就傳開了。說是楊國忠要擁立小皇子張乾登基稱帝,自己當顧命大臣,取陳希烈和郭子儀而代之。

但宮裏的皇後崔穎等皇帝的女人同意還是不同意,並沒有消息傳出來。

不過,這個消息讓正在暗中串聯的李倓感覺有些火燒眉毛了。

在程千裏的幕後策劃和指導下,李倓串聯諸多李唐故舊大臣,準備聯合上書,宣布李唐複國,擁立李倓為帝。但李倓之所以卻遲遲不敢妄動,因為他知道有顏真卿在,縱然他將所有的朝臣都拉攏過來,其實也無濟於事。

況且,他也不可能拉攏太多人。而在他拉攏的人當中,以程千裏的門生故吏為骨幹,其中也有一些與李唐皇室沾親帶故的,想要渾水摸魚的。這些人,其實並不可靠。

李倓真正想要依靠的是範陽的張同。

與其他朝臣不同的是,張同是皇帝標下貨真價實的一方諸侯,擁重兵占據範陽之地,連渤海之地直至大海,都歸他管轄。如果張同肯倒向李唐皇室,他的複國大計就成了大半。

縱然在京城事敗,他也可以從容退往範陽,徐圖長遠,在範陽稱帝複唐。

所以,李倓遲遲不發動,是在焦急地等待著張同的消息。

對於張同,李倓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因為目前的張家都主動跟李唐皇室再次聯係在了一起,原本跟李亨決裂的已經出家為道的張良娣,又回到了李亨身邊。這代表了張家的態度。

張家對皇帝懷恨在心,因為張家的沒落基本上就是皇帝張瑄一手操辦。

而一旦張家宗族與李倓捆綁在了一起,作為張家一員,張同就隻能被動上李倓的賊船。李倓在給張同的密信中,隆重許諾,表示隻要李唐複國,他登基稱帝,一定將張同冊封為王並執掌天下兵馬大權,而會立張良娣為皇太後,甚至提出可以立張同的女兒——張瑄冊封的妃子張影為皇後。

唐王府。

李亨照舊日日飲宴享樂,卻對回到唐王府的張良娣視若不見。李倓有些惱火,卻也無可奈何。李倓當然明白,自己這個貌似糊塗其實精明過頭的父親,是在以這種方式宣告與自己劃清界限,以免將來受牽連。

看李倓的動作越來越大,李亨心裏驚惶。索性帶著幾個婢女和隨從,出了中京城,在京郊的一個山野莊子裏打著養病的旗號,歸隱了。李亨還要再看看,若是李倓鋌而走險,他會直接將這座莊子更名為道觀,然後自己披上道袍,是為出家之意。

李亨這樣做,其實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李倓成事,他就是現成的太上皇;李倓身敗名裂,他也可脫身自保。

李倓也不管李亨。他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無法回頭了。

李倓心急如焚。張同那邊仍然沒有消息,而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程千裏默默地趺坐在堂上,靜靜地望著李倓。

李倓沉吟半響,壓低聲音道,“程帥,如今之計,該如何做?楊國忠等人正準備擁立張乾小兒為帝,一旦讓楊國忠成事,我們的謀劃就毀於一旦。”

程千裏淡然一笑,“殿下,急也是急不來的,必須要等張同的回信。否則,我等一旦走出這一步,就再也沒有回頭路,身家性命啊,不能不顧及!”

“可是……我得到消息,郭子儀已經趕至河西,恐怕再有十餘日,就能兵進關中。等郭子儀返京,我們就再無翻身之日了。”李倓煩躁地跺了跺腳。

程千裏歎息一聲,“那也無可奈何。不過,殿下也無需焦躁,此刻不僅殿下著急上火,楊國忠等人也心急如焚。郭子儀回京,楊國忠照樣會沒戲唱,所以他比我們急。”

李倓凝望著程千裏,麵色不變,心裏卻在不住地咒罵老狐狸。

程千裏的確是一個老狐狸。他雖然暗中同意幫助李倓複國,但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會出頭露麵的。他雖有罪,但罪不至死,更不會殃及宗族。可若是幫助李倓複唐失敗,那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他焉能不慎重萬分。

兩人麵麵相對,其實各懷心思。

就在兩人算計楊國忠的時候,卻不料比他們更陰狠、更流氓、更光棍的楊國忠已經揮舞著匕首逼迫了過來。

李倓糾集的李唐故舊一黨,有數十人,大多是朝廷和軍中的一些中低層官僚。李倓親自執筆,寫了一篇指責張瑄篡國稱帝倒行逆施李唐複國正當其時的檄文和表章,由這些人聯名署具,準備在行事之時公開,號召天下臣民,擁立李倓稱帝。

然而,這些人中有吏部主事名張賢哲者,雖是張家的一個遠親,卻更是楊國忠之前收買過來的一個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