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與陳希烈等朝臣徐徐趕至,蕭十三郎率數百鐵衛護持著皇後崔穎等女也趕到了中華宮外。 這是皇帝張瑄的居所,李倓率軍帶甲進逼中華宮,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謀反了。
況且,他們還在中華宮外的廣場上上演了這麼一場複唐的鬧劇,近乎兒戲。
程千裏率56名黨羽跪拜山呼萬歲,然後李倓妝模作樣地草草冊封了百官,複國號為唐,自己稱帝,李亨為太上皇。
更滑稽的是,他冊封程千裏為複國侯、左相,陳希烈為右相,從自己起事的黨羽一概予以重任,甚至連郭子儀、楊國忠等人都加以冊封了官職,而竟然冊封顏真卿為兵部尚書兼京兆府尹、京畿大將軍,“恩寵”之重比皇帝張瑄對顏真卿猶有過之。
陳希烈和顏真卿站在外圍,被軍卒緊緊護衛著,有些目瞪口呆地觀望著眼前的鬧劇。
陳希烈嘴角一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探手拍了拍顏真卿的肩膀,大聲道,“清臣啊,不成想,你竟然還是李倓複唐的大功臣,引以為肱骨之臣啊!”
顏真卿苦笑,“宰輔大人,你不也是如此?”
陳希烈縱聲大笑,“跳梁小醜,惡心至極!清臣,還不速速出兵剿滅,將這群叛黨拿下!”
顏真卿默然點了點頭,眼眸中卻是閃過一絲奇色。
崔穎等女一直在默然旁觀,沒有說什麼。
陳希烈和顏真卿雙雙走到崔穎麵前,拜了下去,“娘娘,李倓程千裏叛亂,臣等當為陛下分憂,將之誅滅,匡扶社稷,請娘娘等不要擔心!”
崔穎輕輕一歎,“有勞兩位大人了。陛下不在京師,諸事煩勞諸位,本宮替皇上感謝諸位的勤勉忠誠。”
崔穎說著掃了站在自己身後臉色非常難看的萬春一眼,輕輕又道,“李倓叛亂,隻誅首惡即可,不要牽連太重。本宮聽聞,唐王李亨清心寡欲,獨善其身,與李倓叛黨並未同流合汙,本宮請顏大人保護唐王的安危。”
崔穎這話顯然是為萬春著想,要保住李亨了。李唐皇族不可能殺得一幹二淨,否則萬春又何以自處。既然李亨如此聰明,不參與李倓的叛亂,那就要抱住他。
萬春大為感動,她嘴唇哆嗦著突然噗通一聲拜倒在地,“姐姐,萬春謝謝姐姐寬宏!”
崔穎嚇了一跳,趕緊扶起萬春,嗔道,“萬春妹妹,你這是作甚,趕快起來。”
萬春幽幽一歎,又向陳希烈和顏真卿拜了一拜,“兩位大人,家兄一家老小的性命,就拜托兩位了。”
陳希烈和顏真卿大驚,趕緊閃避了過去,“娘娘不要如此,臣受不起!請娘娘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秉公處置!隻誅首惡,不搞連坐!”
這就是一種態度了。平叛就是一場動亂,一種清洗,如果沒有顏真卿的掌控,在亂兵之中,不要說李亨,所有的李唐皇族不管是遠的近的,都會在這場動亂中被誅殺殆盡。
……
……
李倓的動作這麼大,顏真卿怎麼可能沒有防備。隻是他得到皇帝的密旨上,皇帝沒有讓他將李倓拿下,而是囑咐他要想辦法將李倓這些人驅逐出京師,讓他們投奔範陽的張同。
自從接到皇帝密旨的時候,顏真卿就知道,皇帝此番玩了一招“陰”的,是想將潛伏在朝廷上下的各種隱患徹底鏟除。他不怕李倓等人鬧,就怕李倓安分守己。如果顏真卿想要拿下李倓,李倓早就被關進大牢了,可皇帝的意思卻是放李倓走。
既然密旨如此,顏真卿此番帶兵平叛,其實多為虛張聲勢。
他心裏明白,皇帝似乎想要連張同一起端了。但張同……顏真卿心裏暗暗歎息。
陳希烈揚手指著李倓和程千裏,大聲斥責道,“李倓,程千裏,爾等聚集甲兵進宮叛亂,謀朝篡位,大逆不道,罪該萬死!如今爾等被大軍圍困,還不速速自縛投降!”
程千裏一邊命令自己方麵的軍卒護衛著李倓和眾人緩緩向宮門退下,又冷笑著大聲喝道,“陳希烈老賊,你本是唐臣,貴為丞相,你不思報效皇恩,反而投向竊國賊子張瑄,賣主求榮,何其卑劣!”
“今吾皇仁慈,既往不咎,不念舊惡,冊封爾為相,若是你這老匹夫棄暗投明,陛下一定會恕你死罪!”
“爾等也是一般,爾等原本為唐臣,買主求榮,還不懸崖勒馬,輔我大唐江山!”
程千裏的聲音冷厲而高亢,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蕩著。
顏真卿皺了皺眉,大喝道,“程千裏,你這老賊,反複無常,不仁不義,爾犯下重罪,又唆使李倓篡國,罪在不赦!來人,與本官將這些叛黨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