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我朝與大食決戰,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朕與數千護軍迷失路途。終於自吐火羅入吐蕃,經河州青海返回京師。朕在河州召見郭子儀,我朝大捷,西征大軍即將回返,各就各位。XX烈!”
“臣在!”
“傳朕的旨意,命各部軍馬返回各鎮,犒賞三軍將士。”
“冊封郭子儀為靈武郡王,加上柱國、兵部尚書。”
“冊封南霽雲為兵部侍郎,晉封神策大將軍。”
“冊封雷萬春為兵部侍郎,晉封英武大將軍。”
“冊封李嗣業為兵部侍郎,晉封神武大將軍。”
“加封仆固懷恩、封常清、楊漣為公爵,賜其世子為侯爵。”
“冊封張巡為戶部尚書兼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張巡嫡長子張梁為如意伯。”
“冊封陳通為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冊封顏真卿為護國侯、任吏部尚書,其他諸職如舊。”
“冊封回紇可汗骨力裴羅為永平王,回紇王子葛勒為永平郡王,保留回紇國號,但朝廷在回紇設立回紇都督府,駐軍。”
“其他人等,由兵部擬定名單,朕十日後逐一冊封有功之臣。”
“除此之外,對西域諸國王的冊封,也一並進行。”
張瑄的話音一落,楊國忠和楊錡頓時臉色煞白,雙腿發軟,幾乎要癱倒在地。
皇帝雖然從始至終沒有看兩人一眼,但卻以封賞其他人的形式,將兩人罷官免職了。
冊封完畢,張瑄這才冷冷地轉過頭來,望著張九鳴和張九皋,心頭卻是非常平靜。
“兩位皇叔,回府去吧。朕在長安,為你們建造兩座府邸,且回長安將養晚年,從此不再參與朝政。”張瑄淡淡笑了笑,猛然起身拂袖而去。
“退朝!”
隨著小太監的一聲呼喊,張九鳴張九皋、楊國忠和楊錡四人一起癱倒在地。
……
……
永寧四年四月初十,大朝會。
範陽鎮兵馬大都督張同已經於十日前親自將李倓等叛黨一行數十人連帶家眷近千人,押解回京,聽候皇帝處置。
按照時間上來算,張同拿下李倓等人當在皇帝返京公開露麵之前。也就是說,在這場大考試中,張同過關了,盡管有些僥幸。
張同也有過猶豫和彷徨,差點被李倓說動。但張同畢竟跟從皇帝時間久了,知道這位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乃是天命之人,不是那麼容易就“駕崩”的。縱然是皇帝駕崩,張同也犯不上為李倓這種跳梁小醜搖旗呐喊充當前鋒。
因此,張同冒著一定的風險——因為張家人跟李倓叛黨攪和在了一起,毅然將李倓等人緝拿用囚車押解進京,以表明自己的態度。
他在半路上,聽到了皇帝公然返京,張九鳴和張九皋兩個皇叔被奪去郡王爵位、貶回長安養老以及楊國忠和楊錡等楊家人被攆出朝廷,罷官為民的一連串消息,暗道僥幸,冷汗連連。
皇帝沒有追究張同的責任,甚至還有封賞勉勵,賜了他不少田產金銀。
而李倓、程千裏等56人以謀反罪被斬首示眾,張良娣和十餘張家族人,被流放渤海苦寒之地,永不返京。
自此,天下安定,朝野安定。
永寧四年五月十五日,張巡攜大食使臣返京,奏報與大食談判並立下互不侵犯條約等諸事。
永寧四年六月,大朝會之上,皇帝頒布詔書,將天下改為30個行政省,設立十一個軍事都督府——將全國兵馬重新打亂調配,兵力往西北和西南、渤海、漠北等邊防線上布控。至於內地各道,則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地方軍區,駐軍數量由兵部裁定,報皇帝批準。
這樣一來,原本的地方藩鎮等於是變相取消了。邊防線以內,國境之中,隻有服從中央領導的行政區域各級衙署,沒有軍事小集團了。
永寧四年七月,皇帝再次下詔,改革朝政,推行中央朝廷衙署全天候辦公製度,而皇帝本身,保持既定的早朝,加設午朝。
永寧四年八月,皇帝下達獎勵生育詔和推商興農詔。在全國範圍內,鼓勵生育,鼓勵吞天開墾和商業貿易,大大提高商賈的社會地位。
永寧四年九月,朝廷設立恩科,開科取士,選拔出近千名官員奔赴天下各省、州府縣。
永寧四年末,皇帝頒布“設立官辦學堂令”,在京城、各省設立100所官辦文學堂和武學院,選拔優秀人才進入其中學習培養。這種教育製度,成為科舉製度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