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冒名頂替(3 / 3)

沈士亮發現,跟自己在此讀書時相比較,一中的變化不大,進了校門就是一個不大的操場,操場的正麵是學校的辦公樓,操場的北麵是教學區,排列著四樓三層的教學樓,操場的南麵是學生宿舍,座落著不同時期修建的學生寢室,其中最早的還是時務學堂建造的,房梁上還保留了清晰的字樣:“大清光緒二十四年造”。

沈士亮知道,為了評上省重點中學,一中正在大興土木,在現在宿舍區的南邊征了土地,四棟教學大樓正在修建,因為是高考期間,工地暫停施工。等新的教學區建成後,北麵教學區的教室要全部推倒,在此修建新的學生宿舍,等新的學生宿舍建成後,再把老的學生宿舍拆除。這樣,教學區和宿舍區就調換了方位,中間形成一個大的校園廣場。

如此大手筆的改建,也隻有一中才辦得到,一中有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建好的一中將是家大業大,非鄉鎮中學可以比擬的,等自己評上中級職稱後,一定要調到一中來,享受省重點中學的待遇。

在北麵教學樓前10米的地方,劃有一道白線,並用石灰寫了三個大字:“警戒線”,這是在告訴人們,正式開考後,除了考生、監考員和考務工作人員外,其他人等一律不得進入警戒線。今天還沒有正式開考,沈士亮就帶領考生越過警戒線,到達教學樓,根據考室門上張貼的考室牌號,找到各自的考室。

7月7 日,是高考的第一天,考試正式開始,七中的考生早早的吃過早飯,在學校領導和班主任的帶領下,離開銀杏賓館,向一中考點走去。到達書院路時,見路口立了一塊牌子,上書:“7:00至18:00,除高考專用車外,一切車輛請繞道而行。”牌子的兩邊各站了一個交警,在阻攔試圖進入書院路的車輛。

到達一中的校門口,大鐵門關閉著,隻打開中間的一扇小門,兩個保安一左一右地守在門口,盯著考生手中的準考證,一一放行,送考老師有送考證,憑此證也能進入校園。遊先初沒有送考證,被保安擋在了大鐵門外。

嶽平見到了遊先初,問:“遊老師,你有什麼人參加考試,也來送考?”

遊先初說:“沒有,我是到城裏來玩,順便到這裏來看看。”為了表示自己沒有特定的目的,他對準備進入考點的學生說,不要緊張,保持平常心態,沉著冷靜,膽大心細,一定會考出好成績的。表示了他對學生的關心。

沈士亮沒有見到卿亦仁,便把遊先初拉到一邊。問:“卿亦仁沒來?”

“來了,已經進去了。”

“他在哪個考室?”

“不錯,是個尾數考室,隻有十多個人,除他以外,沒有我們七中的考生。”

“那好,你就不用陪了,你一來就會引起別人的聯想,剛才嶽校長不是在問,你有什麼人在考試。”

“我總是有點不放心。”

“有什麼不放心的,卿亦仁又不是第一次參加高考,他完全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小問題他能應付,大問題你也沒辦法,還是回去吧。”

遊先初一想也對,也就走了。

沈士亮進入校園,看到警戒線前站了兩個保安,勸阻送考老師不要進入警戒線內,並說在辦公樓的一樓,有送考老師休息室,請到那裏休息。

沈士亮目送自己的學生進入了考室,來到休息室,休息室有電風扇、桌椅、茶水,還有報紙雜誌,足以讓送考老師安安穩穩的度過等待考試的時間。可沈士亮總是心神不定,就是雜誌封麵上的美女靚照,也不能緩解他的忐忑心情。雖說卿亦仁頂替卿一民作為應屆生考試,他做得很周全,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但畢竟是件虧心事,不怕一萬,隻怕萬一,萬一有人認出了卿亦仁是個往屆生,卻在應屆生的考試參考,後果將不堪設想。

好不容易熬到快下考了,沈士亮再也坐不住了,放下手中的雜誌,起身來到操場上,站在樹蔭下,盯著警戒線內的地坪,希望卿亦仁趕快出現。

考試的終了鈴聲響了,有少數考生離開考室,沈士亮看到了卿亦仁,馬上迎了上去,問感覺如何?卿亦仁微笑的點了點頭。沈士亮又問,沒人盤查你吧?卿亦仁搖了搖頭。沈士亮還想細問,這時大量的考生湧出考室,送考老師也都來到了操場上,他隻好趕快離開了。

沈士亮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一切正常,第一堂考試沒有出問題,以後的幾場考試也將平安的過去。兩天半的考試平安的過去了,沒有人發現卿亦仁是往屆生冒充應屆生參考,這場違規的考試就算成功了,至於能否上線那隻有靠上天保佑了。

注釋:

①.“老三屆”:原本指1966、1967、1968年三屆的高中畢業生,

因為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大學停止招生,他們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1977年,恢複高考製度,為圓老三屆的大學之夢,高考報名的年齡放

寬10歲。本文是指多次參加高考的考生。

②.上個世紀90年代,為改變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現象,鼓勵

高考落榜生就業或上職高,一些省份製定了限製往屆生高考的政策,其中

包括,公辦中學不得開辦複讀班,公辦在職教師不得在任何形式的複讀班

兼課,違者將給予行政處分,甚至開除公職,複讀班隻能由社會力量開辦;

同時往屆生的錄取分數線也比應屆生的錄取分數線高。這一政策實行數年後就取消了,往屆生和應屆生是同一條錄取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