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1 / 3)

教師節後,胡曉凡在教工大會上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有工資加了,他說:“下麵請鄭主任傳達加工資的情況。”

鄭孝元走上主席台,說:“我在財政局參加了工資改革的會議,現在我把會議精神向大家傳達一下。由於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國家決定,再次提高國家工作人員的工資標準,以往加工資是幾塊錢十幾塊錢的加,這次加得比較多,是幾百幾百的加,要把大家的口袋裝滿,達到小康水平。這次工資改革,是按職稱等級為標準調整工資,職稱越高,工資也越高,每個等級又分為幾個檔次,每個檔次又有差別。評定後,就不再進行大的工資改革,每兩年向上滾動一個檔次,保證每個人的工資在不斷的上漲。這次工資調整,必須在建國50周年以前完成,讓大家歡天喜地的過國慶。哪個縣的工資沒有加到位,就撤哪個縣縣委書記的職。”

鄭孝元說完,會場立該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沈士亮也鼓了掌,他也有不少的工資加了。但心裏還是有點不滿足,他發現按職稱加工資,每個等級之間的差別比較大,自己還是中級職稱,比高級職稱要少一二百元一月,以後滾動工資,高級滾動一次是60多元,中級滾動一次還沒有50元,相差10多元,滾動幾次後,他與高級的工資標準相差是越來越大,這也太不公平了。不公平歸不公平,這是政策規定,誰也改變不了,不公平你也得認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很快的評上高級職稱。

加工資的事說完了,教練師們仍然沉浸在興奮之中,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朱學之走到主席台前,費了好大的勁才讓老師們安靜下來。他說:“我說一件事,是縣教研室轉發市教研室的一個通知,通知的全文我就不念了,隻把主要精神給大家傳達一下。本年度的教學論文征集活動又開始了,要求老師們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把近年來老師們的教研成果,寫成論文,參予教學論文的評選。凡有教學論文的老師,請把教學論文交到縣教研室相關學科的教研員手裏,沒有教學論文的老師還可以馬上動手撰寫,論文征集的截止時間是10月31日,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有足夠的時間寫一兩篇論文的了。另外,參評的每篇論文需交20元的參評費。”

有老師插嘴道:“去年每篇論文的參評費是10元,為什麼今年就要20元了?”

馬上就有老師代朱學之作了解答:“不是漲工資了嗎,水漲船高,參評費自然就要漲價了。”他的話立該引起老師們的一陣訕笑聲。

朱學之對此沒說什麼,隻是說,凡在市裏評比獲獎的論文,在評職稱時可以加分,還會被推薦到省裏參加評比,如果在省裏也獲獎了,就會收入省教科所的《優秀論文集》,這樣你就有了著作,屬於著書立說之人,在評職稱時是優先考慮的硬件。凡是需要評職稱的老師,還是寫點教學論文為好。

沈士亮正在想著評高級職稱的事,到2001年他就可以評高級職稱了,還有兩年的時間,得作好充分的準備,爭取一進杠就能評上高級職稱。要作什麼樣的準備呢?學曆和教齡這是客觀存在的,無須作準備,在眾多要評高級的老師中,他沈士亮無優勢可言;至於業績,他沈士亮幾乎為零,什麼樣的成績也沒取到過,什麼樣的競賽也沒參加過,也就談不上獲獎了,比別人是差了一大節。雖說自己是教務主任,但這是職務,並非是評職稱的條件,要怎樣才能在評職稱時戰勝對手,沈士亮是絞盡了腦汁。經朱學之這麼一說,他馬上來了靈感,他問:“朱校長,一個人可以交多少篇論文?在市裏獲獎的論文可以加多少分?”

朱學之說:“交多少篇論文通知上沒說,你自己看著辦。獲獎論文加多少分,通知上也沒說,按以前的慣例,在學校初評時,有著作者加5 分,有論文在省裏獲獎者加3分,在市裏獲獎者加2分,在縣裏獲獎者加1分。這是我們學校的規定,到了省裏複評時是不是這個加分法?我就不知道了,我沒有參加過職稱的評定工作,胡校長參加過職稱的評定工作,比較清楚。”

胡曉凡說:“加分多少,每年的標準都不一樣,我也不是年年都參加職稱的評定工作,隻知道有著作有論文者可以加分,但論文加分也有個限度,達到了這個限度就不再加分了。”

沈士亮想,要想戰勝對手,一進杠就評上高級職稱,想要獲得業績已經是來不及了,隻有在教學論文上作文章了,假如一篇獲獎論文就算是加1分, 有得三篇獲獎的教學論文,就可以加3 分,這比參加競賽獲獎容易得多。

沈士亮對他的教學論文能獲獎,是信心十足。當了二年的副教務主任,除了擔任一個班的數學教學外,最大的收獲是對電腦的操作很嫻熟了,電腦不僅可以打字,還可以看新聞,看電影看電視劇,查閱資料,隻要一點百度,什麼樣的資料都有,包括優秀教案、優秀論文。他記得在評中級職稱時,他買了一個假的文科文憑,製假者優惠了一篇教學論文,他果然順利地評上了中級職稱。假的本科文憑現在還起作用,教學論文就無須有求於人了,從電腦上下載幾篇就是,電腦上的東西都是優秀之作,在市裏獲獎是絕對沒有問題。

此後,沈士亮除了上課外,其餘的時間就是在電腦上查閱資料,他從網上精心挑選了三篇論文,下載後把標題改一下,作者姓名也換成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拿著U盤來到街上的打印社,要求複製兩份,一份送去參評,一份自己留底。這件事本來在學校的打印室也可以做,沈士亮有打印室的鑰匙,但光有鑰匙還不行,打印室的主要任務是打印試卷,具有保密性,電腦設置了密碼,密碼隻有打印員一人知道,沒有密碼就打不開電腦,光有打印機也沒用。

當然也可以要打印員幫忙打印,但打印室是要核算成本的,凡是個人的打印件是要按價收費,私人掏腰包。沈士亮想不如到街上的打印社打印,拿了收椐到學校報銷。

沈士亮拿著打印好的論文,來到教育局的數學教研員的辦公室,裏麵有好幾個人,也是來交論文的,教研員潘建民一邊收下論文,一邊回答來者提出的問題。沈士亮不急,等這些人都走了,他才走到潘建民的辦公桌前坐下,倆人早就認識,也用不著打招呼,沈士亮從提袋裏拿出論文,還有一瓶金六福,交給潘建民。

潘建民拿起酒瓶看了看,喜形於色,說:“沈主任喝好酒。”

沈士亮說:“我也喝不起好酒,是專門送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