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五年前初次讀紅樓,至今已將近五次。至於電影電視乃至越劇,都看了不少。最近偶爾見了很多人以紅樓為背景寫小說,因想起以前總有許多人不停的續紅樓,思及最近幾年的許多想法,手便有些兒癢癢。因此以曹雪芹的八十回《紅樓夢》為基礎,以娛樂為宗旨,不續書,隻續那滿紙的荒唐,有道是: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下麵是作者設定的一點兒背景,供參考:
當今皇帝姬承比妹妹大十歲,十歲時因林如海不願進京作帝師,另因皇室爭鬥,因此先皇遣內定太子到林府習學,從儒道刑名等三教九流至帝王之道,無一遺漏。另有伴讀兩名,一為怡親王世子姬祥,一為賢親王世子姬康,二人除帝王之道外皆同皇子同學,每日除習治國之道外,另有名師教習武術及諸般策略,是以二位世子較皇子則無帝王之術而長武術。姬祥年最長,稱為大師兄;姬康次之,為二師兄;而姬承即為皇儲,雖當時尚有長兄在京,然親近之人皆明內裏,不敢僭越,因此黛玉別喚之哥哥,然這當中另有一個緣故,且看下文。
當日姬承三人並隨從因故急忙抵達林家時才二月初,及至安置妥當後由於賈敏待產,一直未正式授業,因此三人閑來無事。因不欲招搖,在三人抵達時已將部分家人調換,因此此時竟有些人手不夠,因此上三人雖身份高貴,然皆遵從林如海與先皇之約,以家人之處,必當事事照應幫忙,對外宣稱遠房親戚投奔了來。故黛玉將生前後姬祥姬康因年長幾歲,便在外頭忙於迎來送往等事;而姬承一則年方十歲,二來不欲其在外拋頭露麵節外生枝,故得在內室,因此上得以在黛玉降生後半個時辰內抱過嬰兒,從此結緣。此後五年四人時常一處吃喝玩樂,一處習學經史子集。而姬承與之更為親密,聽授帝王之道時也一並帶上她,而黛玉聰明靈秀,很多時候亦安靜聽著,不論懂與不懂,倒也無人在乎。殊不知小姑娘雖不多話,但心裏確有頗多想頭,隻是苦於一來她人小見識少,聽父親授課也是斷斷續續,因此很多事情隻需日後讀書多了即可明白,二來父親有事不能打攪,三來母親亦是時常忙於家事,閑時則教她些琴棋書畫,因此也無暇多問。
自兄弟夭折後,林如海心中難忍,遂將黛玉做男兒教養,時常由姬承等人照顧,日則同席,夜則同眠,情如兄妹。五年後時局稍定,皇帝南巡,見過林如海諸人並子侄,大器初成,便帶了姬承等返京立為太子,臨走之時與皇後等商定後經張丞相等人見證,交換證物(皇家信物乃九鳳朝珠釵及一枚玉佩,賈敏等知九鳳朝珠釵乃皇後信物,心中驚詫;而皇帝則另僅告知林如海乃玉佩乃是雕琢傳國玉璽時從底邊切下的,乃京城守衛軍隊西山大營十萬精兵調遣信物,經太祖皇帝與開國功臣等約定,一旦玉佩與守營主帥玉戒契合,玉佩持有人指令勝過聖旨,目的是防止皇子爭鬥篡權奪位擾亂天下,林如海本不敢接,怎奈皇帝經觀察及姬承所言,認定黛玉能當此重托,隻得戰戰兢兢的收下,並遵皇命讓黛玉隨身攜帶、片刻不離身),定下兒女親事,而黛玉年幼,不知此事。
黛玉雖幼時旁收雜學,然自賈雨村來時,方將各書約略按次序學了,心中亦明白許多,但隻不肯多說,怕帶累父母,想著長大了就知道了。初在賈府四年,尚算順利。期間皇弟理親王挑唆太子篡位,事發服罪,事後先皇便將皇位傳了姬承,自己當了太上皇輔佐皇帝了。得知父親病重,黛玉回家,在家中遇見了悄聲前來的皇帝及送她的四名丫頭,五年之隔待得相見之時卻恍如隔夜,兄妹之間依舊親密,林如海心中寬慰,皇帝心中驚喜。林如海因見愛女及佳婿,心中快慰,病情好轉,於是加緊時間教授女兒及皇帝許多道理,而皇帝則將三年來遇到的各類問題盡皆提出,向老師請教,而黛玉在一旁也見識不少。
待林如海大限將至時,皇帝當著林如海將太上皇送給黛玉一串念珠拿出來,待看見黛玉隨身掛著的玉佩後,和林如海一道,說明了玉佩的來曆作用,又講明此佛珠手串可以調動敖倉之糧,敖倉守衛將軍與此看似一樣的手串,且有密語。皇帝與林如海及兩位一同前來且已經襲爵的師兄又一再交代黛玉要小心謹慎,道:去賈府一來是因為他日黛玉終是要進京的;二來雖然黛玉玲瓏剔透,大家亦能護得她周全,然她自己亦需學會照顧自己,賈府雖險惡,然尚有外祖母照應;三來雖要吃些苦,然較之於尋常百姓卻好多了;四來平日切不可造次抬出與林家以外的瓜葛來,隻有萬不得以時,可徑至王府求二位師兄及哥哥幫助,如若平安過到及笄之時,哥哥也會來接她的。與王府皇室的關係隻有雪雁及四婢知曉,且已再三告誡,不得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