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賈母穿著青皺綢一鬥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兩邊四個未留頭的小丫鬟都拿著蠅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個老嬤嬤雁翅擺在兩旁,碧紗櫥後隱隱約約有許多穿紅著綠戴寶簪珠的人。王太醫便不敢抬頭,忙上來請了安。賈母見他穿著六品服色,便知禦醫了,也便含笑問:“供奉好?”因問賈珍:“這位供奉貴姓?”賈珍等忙回:“姓王。”賈母道:“當日太醫院正堂王君效,好脈息。”王太醫忙躬身低頭,含笑回說:“那是晚生家叔祖。”
絳珠憤憤道:“禦醫?為何能到此處來給老太太看病?這個什麼王禦醫,我都不曾聽說過,麵相生得很。”天尊搖頭道:“這是賈珍早朝告假,皇上碰巧聽聞有人病了,大概亦知昨日劉姥姥在此,擔心你,呃,黛玉,累了一日,病了。心下想著你時常都是三災八難,沒事都是一身的病,故而順水人情,讓禦醫來一趟的。具體實情,你回去問承皇去罷。”
小玉女好笑的望著絳珠,點頭道:“怪道朝政稀鬆尋常,原來父皇整日擔心母後。不過玩耍一日而已,哪裏有那麼要緊。即便是病了,賈家亦會找大夫診治的,又何須如此?我看賈府如此,大概亦是父皇時常借著擔憂母後之名,縱容照應吧?”言畢不忘敲下那拐棍兒。
天尊笑道:“承皇借著小仙女兒的名義做下的事情多了,你果真想一一找出來?隻怕十天半月定是找不完的。不如再看會兒,便趕緊走吧。”
小玉女正要開口,卻見奶子抱了大姐兒出來,笑說:“王老爺也瞧瞧我們。”王太醫聽說忙起身,就奶子懷中,左手托著大姐兒的手,右手診了一診,又摸了一摸頭,又叫伸出舌頭來瞧瞧,笑道:“我說姐兒又罵我了,隻是要清清淨淨的餓兩頓就好了。不必吃煎藥,我送丸藥來,臨睡時用薑湯研開,吃下去就是了。”說畢作辭而去。
絳珠不解道:“為何那奶媽跟禦醫亦那般熟悉?我看不大對。”小玉女將頭歪到另一旁,正對著絳珠,疑惑道:“我在想,是否父皇時常讓禦醫來的,故而闔府上下都不吃驚。賈府敢違製驕縱,大概有一半兒還是父皇的功勞。”菩薩笑道:“那亦隻能怪紅顏禍水。”
絳珠與小玉女愣了一下,待得明白過來,隻見菩薩已經走了,天尊亦在前走了,便趕緊跟上,口中大叫道:“好個菩薩,口出誑語,我們找佛祖理論去。”
且說絳珠與小玉女隨後緊趕著菩薩,一同來到離恨天上,菩薩在那裏卻不再走,隻是含笑望著二位,口中不停的念著“南無解冤孽菩薩”。絳珠與小玉女好容易趕上,正待理論,聽得此一句,又忍不住大笑起來。
過了片刻方停下來,絳珠忽而疑惑道:“菩薩又緣何不走了?還是自覺理虧,要與我賠罪?我倒是或可掂量一下。”菩薩搖頭笑道:“那事回去與承皇理論即可,我不過是個旁觀者。隻是如今還有幾人不曾救得,你可想救一救?才剛隻顧得點化,隻可惜點兒不化,若是再不救幾人,隻怕回去亦不好向佛祖交代。”
聽得要救人,絳珠方來了勁兒,亦不顧才剛的玩笑話,忙問道:“又是哪個?救人可是頭等大事,一刻都遲不得的,我們的公案便是留待一會兒回去找佛祖或是玉帝評理都不遲。”原來還不肯忘記那點兒恩怨,想來是要留到對簿公堂了。
菩薩搖搖頭,望著絳珠道:“你可還記得有個叫柳湘蓮的,那才是世上真正的另一個寶玉,性情爽利,行事豁達,又清濁上下,來者不拒,唯圖個自己高興。且一般的頗有些慧根,且看似顛倒,實則通明,世人不容,唯我獨尊。且因著已經曆許多變故,慧性漸明,隻待點化而已。此則非神瑛可比的。你我不如再去一趟,度脫他如何?”
天尊思索片刻道:“可是那個柳湘蓮,他原亦是世家子弟,讀書不成,父母早喪,素性爽俠,不拘細事,酷好耍槍舞劍,賭博吃酒,以至眠花臥柳,吹笛彈箏,無所不為。又因他年紀又輕,生得又美,不知他身份的人,卻誤認作優伶一類。若說是他,到果真有些悟性,我正缺個黃巾力士,菩薩不如將他讓給我如何?”言辭倒是有些兒請求之意。
菩薩不依道:“天尊弟子那許多,為何非要與我爭這個,我可亦是難得看上個合意的。這許多年都不曾好生得個弟子,如今好容易有個合意的,我先要了,日後再為天尊尋一個吧。”天尊道:“他與神瑛既是好友,神瑛歸了佛祖,這個歸我,他又是後進的,我還想等著好生調教一番,讓他能趕上神瑛,好與佛祖較量較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