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采薇等人趕到時,丹娘已經抱著魏豔娥的屍體,哭的泣不成聲,半邊臉全是血跡,看起來很是駭人。

楊景誠見大人回來,驚恐的情緒再也兜不住,牽起妹妹跑到爹娘麵前,和妹妹一起“哇”的大哭。

林燕兒心疼的快要揪起,抱起楊景誠查看他有沒有受傷:“都怪娘不好,把你們丟在家裏,有沒有受傷?”

楊景秀抓著楊大郎的褲腿哭:“爹爹......怕怕......怕怕......”

“爹爹在,秀兒乖,不怕了,爹爹和娘回來了。”

楊大郎抱起女兒,見兩個小家夥身上沒有血跡,該隻是受了驚嚇,於是趕緊和林燕兒抱著孩子出去。

“我殺了自己的親娘,我沒娘了,再也沒娘了!”

餘采薇隻聽一句,加上眼前的畫麵,大概猜出了七七八八,趕忙上前蹲下身體,緊緊的把丹娘摟在懷裏,不讓她再繼續看魏豔娥的屍體。

丹娘這個孩子,心思很重,也很敏感。

對於她們一家該感恩,還是該怨恨,一直在糾結中掙紮。

情急之下,丹娘的選擇沒有讓餘采薇失望,這個孩子遠離了自私刻薄三觀不正的母親,長成了一個好姑娘。

隻是她今晚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這個陰影怕是要跟隨她一輩子。

有餘懷信和章雲嶺在,亂局很快被穩住,楊大郎家裏的三個丫鬟兩死一重傷,村民大多都是一些輕傷。

餘采薇主院丟失了一些物品和錢財,能找回來的寥寥無幾,對餘采薇而言,遠不及傷亡來的慘重,而且重要的東西她都是放在空間的。

不管是死者,還是傷者,她都有盡力救治和撫慰。

出了這樣的事情,丹娘婚期肯定要延後,按照她自己的意思,三年內不會出嫁,男方那邊還算通情達理,給予了體諒,並沒有提出退婚。

年關將至,本該空閑,作坊酒坊卻又開始加工。

不少外地商賈聽到風聲趕來林家村,試圖與楊家合作,有人還想與楊家簽下整個州的大單。

但是楊大郎和楊二郎商議後,一個也沒答應,有了裴家的背棄,他們不願意把雞蛋再放一個籃子裏,決心要將自己的楊氏商號發揚光大。

後來的多年裏,餘采薇的宏圖在白石鎮得到了驗證,以作坊酒坊為中心,帶動整個鎮子經濟,甚至還在持續向洛州蔓延。

洛北一帶,所踏之路,皆為水泥大道。

流民和乞丐逐漸減少,書院逐漸增多,百姓逐漸擺脫貧困......

楊四郎十九歲的那一年,科舉高中,留任京都,餘采薇再次接到了聖旨。

因她對大夏做出的傑出貢獻,兄弟,兒子,皆國之棟梁,破例受封一品誥命。

沒錯,是一品誥命夫人,大夏開國以來,第一個商婦受封誥命。

破格雖是楊四郎求來的,卻也離不開餘采薇自身的付出。

接到聖旨的當天,林家村現任裏正和族老商議,將林家村改成了醇韻村。

林氏族人在村子裏已經不多,所有的地全屬楊家,甚至連大淮山天池到林家村下遊邊界,全都被楊二郎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