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征柔了一下眉尖看著堂下的眾人,他那大好侄女給他送刀了,建個女校把全陽江府的書院得罪了遍。
一開始誰都沒放心上,隻當小打小鬧折騰三五個月就折騰完了。漸漸的學子下學走得幹幹淨淨,開始有人翹課慢慢的越來越多,有的學子甚至退學。夫子慌了,院子也慌眼看就要年底,來年招生成了問題,大點的書院還好私人辦的就那麼幾個學生,沒了生計也就完了。青雲學院也好不到哪去,派人查探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知音社弄出來的。
知音社借著抄書的把有才學家境貧寒的學子忽悠到社裏人手不足請他們教書頂替一陣子,富家子弟看不上這三棗兩早,對於清貧的學子來說那是救命稻草,別人到處玩耍,他就要考慮下個學期的學束從哪找,又沒有哪條律法規定夫子不能教女學子。
靠著知音閣的影響力拉人氣,加葉菁菁、李藝馨、唐婉、沈清淺和宋秋蘋在陽江府商政兩邊都是頂尖家庭的千金小姐。設局舉辦詩會。葉菁菁她們時不時邀請陽江府大家小姐,呂子明負責把陽江有名的才子貴公子請過來。
底層民眾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上流小姐公子哥向往風花雪月、才子佳人、紅顏知己。陽江府富貴人家也會請女夫子教府裏的女子,對字識要求不高會寫會念他們更注重女子持家,又有的受觀念影響甚至不識字,詩會的作用就是製造差距感。才子愛青樓佳話從古至今更是數不勝數,放著嬌妻獨守空房。女子記事開始學著操持家裏的生計,男子兩眼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夫子教的是家國情懷,高風亮節,唯獨忘了柴米油鹽。男子月下吟詩,而女子卻在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然後男子覺得低俗提起扇子去找知音留下女子黯然傷神。
他們的計劃就是打破這層枷鎖,陽江城大戶人家為家族利益,選擇子女聯姻,呂子明特意把這類書生拎出來和知音閣的女學子對詩論文中大放光彩,觀看的未婚妻自豪的同時有事危機感,站在他身邊的人竟不是自己,然後加油添醋一番,誰不想與情人花前月下。心上人未婚妻在知音社,學子能不上心三天兩頭往這跑,沒上知音社的就想法子把人哄去上學,自己的未婚妻文肓那多丟臉麵。一時間陽江府上流圈子以能去知音社為榮,原本保持觀望態度的大戶人家紛紛送女子進知音社。達到預期的效果便進行下一步,挖夫子。重金聘請夫子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有,可並不是所有有一便有二有三當偏見成為常態便沒人會再計較。第三步釜底抽薪。開設男學堂,束約為一兩。性價比高,畢竟有錢人占少數,讀書認字就算不考科舉將來也在城鎮也能謀份輕鬆的差事,而且師資不比其他學院差。知音社成了家一般的家庭人的首先。知音閣特意劃出一處空地做為公共地,方便男女學子相互交。又引來一批二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