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曆史上“水寇”曾演過無數的武劇(1 / 3)

曆史上所謂“海盜”和“水寇”,曾演過無數的武劇,紅軍時代的洪湖遊擊戰爭支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遊擊戰爭並建立根據地的證據。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421頁。

梁山義軍驚天動地的軍事鬥爭武劇,是在八百裏水泊廣闊舞台上演出的。梁山義軍也進行陸戰,如打地主武裝,攻朝廷州府,但與朝廷進剿梁山的大軍征戰,多數是水戰。一部《水滸傳》,演繹的故事絕大部分發生在水邊,梁山好漢也被稱之為“梁山水寇”。所以,沒有八百裏水泊這個根據地,這個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好戰場,就不會有宋江等一百單八將轟轟烈烈的義行壯舉,也就不會有《水滸傳》這部小說。《水滸傳》第十一回,作者通過初上梁山的林衝的眼睛,描寫了八百裏水泊是一座好戰場的狀況:

小嘍羅把船搖開,望泊子裏去,奔金沙灘來。林衝看時,見那八百裏梁山水泊,果然是個陷人去處。但見: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亂蘆攢萬萬隊刀槍,怪樹列千千層劍戟。濠邊鹿角,俱將骸骨攢成;寨內碗瓢,盡使骷髏做就。剝下人皮蒙戰鼓,截來頭發做韁繩。阻當官軍,有無限斷頭港陌;遮攔盜賊,是許多絕徑林巒。鵝卵石疊疊如山,苦竹槍森森如雨。戰船來往,一周回埋伏有蘆花;深港停藏,四壁下窩盤多草木。斷金亭上愁雲起,聚義廳前殺氣生。

梁山反官軍“圍剿”,是內線作戰的自衛戰爭,地理條件是一個重要的戰爭條件。梁山義軍就充分地利用了八百裏水泊這個地理條件,一次次挫敗了官軍的軍事進攻。

小說第十九回,阮氏三雄戰何濤,是梁山義軍首次“水上遊擊戰”。三阮等英雄充分利用熟悉的蘆蕩港汊,諳於水性的優勢,避開人少力單的劣勢,時隱時現,忽東忽西,擊頭襲尾,使官軍在迷離的港汊裏暈頭轉向,隻有挨打的份兒而無還手之機。書中寫忽而阮小五在蘆葦中嘲歌,待官軍追來時,則“翻筋鬥鑽下水裏去”,使之撲個空;忽而阮小七在另一處嘲歌聲起,等官軍發喊趕將去,他飛船串入小港汊中隻顧走;忽而阮小二在岸上尋機給公人一钁;忽而又有阮小七從水底鑽了出來,硬是把何觀察從船上扯到水裏去……閃爍變幻的水上“遊擊”戰術,得到了生動刻畫。

小說第二十回,濟州府尹見觀察何濤敗回,五百軍兵一個不剩,又差團練使黃安帶一千人馬,乘船進剿梁山。晁蓋、吳用等人采取避實擊虛誘敵深入的辦法,將黃安引向“蘆葦叢中”,而後四麵合圍,一舉聚殲,生擒黃安,再創水上遊擊新戰績。

如果說前兩次是梁山義軍利用水泊優勢與州府地方武裝對壘的話,那麼小說從第七十八回開始,宋江迎戰高太尉則是梁山義軍利用水泊地勢與朝廷中央大軍抗衡。宋江一戰高太尉:義軍針對官船大,不宜在淺水劃行的弱點,先用四麵埋伏的堵截戰術,衝斷官軍船隊,並把它們誘引到事先用柴草木植塞住的淺港裏,使官船無法劃行,被迫棄船狼狽而逃。宋江三戰高太尉:梁山首領避開高俅海鰍船安上水車其快如飛的長處,擊其不敢在暮冬天氣下水的弱點,采用突然襲擊戰術,瞬間“鑽出千百隻小船來,水麵如飛蝗一般”,小船迅猛接近官船,義軍戰士勇猛砍倒踏水車的官軍,使海鰍船失去動力;同時,一批水軍高手鑽入水裏,破壞海鰍船的水車,鑿透船底,使海鰍船四下裏滾入水來,“看著沉下去”。終使官軍不戰自亂,亂而自敗,高俅也淪為梁山義軍的階下囚。

細讀《水滸傳》,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會讚賞梁山好漢依山傍水建立革命根據地,利用水上優勢擊敗進剿官軍的經驗。毛澤東解讀《水滸傳》,關注梁山義軍的武裝鬥爭經驗,早在中國共產黨人發動武裝鬥爭之初,就提出了“上山下湖”武裝革命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