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赤城(1 / 2)

攸小蘇在城門前傻傻出神差不多快一炷香時間,才回過神。然後把身後的刀緊了緊,布包提了提,舉步向門內走去,這隻腳還未落下便聽到一聲:“站住!”

攸小蘇把腳落下,看向那位說話的衛兵,大眼眨眨有些不解。

衛兵走到攸小蘇身前,下巴挑一挑:“鳥國人?”

攸小蘇搖搖頭。

衛兵上下打量一下攸小蘇心想:不是傻子難道是個啞巴?看著小子也沒啥油水可撈啊。

這時衛兵一眼瞟到後麵一輛牛車,裝的貨物有三頭牛那麼高,馬上不管攸小蘇向牛車走去,嘴上還喊著:“拉牛車的,站住!啥玩意裝這麼高,你想把城門頂破了還是咋滴…………”

拉車的師傅,陪著笑臉向衛兵小聲解釋著,左手在袖子裏掏來掏去,不知在找些什麼。

攸小蘇左右看看,好像沒自己什麼事了,便直接走過城門。

赤城,因城中一物而得名。

千年前一個深夜,一顆流星自天外飛來墜落城中,大地為之顫動,城中萬人驚醒,雞鳴犬吠,混亂不堪。所幸沒有起火,房屋倒塌十餘所,更幸運的是竟無傷亡。

次日清晨,全城人將其圍住,想一探究竟,雖有官兵把守,但怎能控製住這好幾萬人。城主親臨,不得不調集城外駐軍入城,把持秩序,並尋來能人異士想解開從天而降是何物。

此物通體血紅,高約一丈,五人環抱之圍,形狀很不規則。用手觸之,微涼、滑潤且極其堅韌。城主尋來的五位高人,經過多種方法和工具測試,得出結論:此物乃一塊石頭。

城主大怒張口就罵:“瞎子都能知道是塊石頭,一群沒用的東西,全都滾回去。”

說完則側身對身後的一位下屬說:“此石乃奇物,刀槍不入、水火不容且無法移動,立刻上報,由皇上定奪。”

那人剛點頭轉身欲走,卻被拉住,城主又說:“走軍報。”

一個時辰之後,三隻信鷹從城中飛出,分三條線路直奔北方。

次日,皇帝拿著奏報正與大臣商議,又有一份軍報送來,內容於赤城軍報大同小異,也是一顆石頭墜落城中,但無傷亡。隻是顏色並非血紅,而是柳綠。此後接連三日,又有五份軍報而至。內容除顏色各異,形狀稍有差池,從描述來看沒有任何區別。

皇帝請國師為其解惑。國師掐指一算便說:“此乃大吉之兆。”

說罷,便叫人取出地圖,指出七塊奇石所在城池,並就近拿起飲茶用的蓋碗一一放在上麵,問道:“皇上可看出什麼?”

皇帝背手、皺眉、搖頭。

國師命人把地圖抽出,又問:“現在可看出什麼?”

皇帝恍然大悟,指向那些蓋碗說:“北鬥七星?”

國師端起其中一個蓋碗放在嘴上小抿一口,然後扶著胡須說到:“然也。”

次日,皇帝向全國頒布詔書,大肆讚譽此事,對這七座城減免賦稅三年,各級官員直提一級,並由奇石顏色對其城進行賜名,分別為赤城、橙城、黃城、綠城、青城、藍城和紫城,統稱為“北鬥七城”

詔書傳到各城以後,皆大歡喜,有百姓對其焚香跪拜,更有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對其吟詩作畫,有些本是千戶小城,很多百姓聞其名便遷於此城,其中那些看風水算陰陽的站街先生功不可沒。

百年過去,天災人禍依然有條不紊的在發生,那位國師也早已“駕鶴西遊”。七顆奇石也淪落成為城中一特色背景,但這七座城的繁榮程度還是肯定了他們的存在價值。

又過百年,當代皇帝下詔:遷都於紫城,並改名為京城。

攸小蘇走進城中,嘈雜聲便從八方傳來,此時已是正午時分,路兩旁各種小販賣命的吆喝著,偶爾還能看到裝束異於常人的外國人。

攸小蘇左顧右盼,睜著大大的眼睛從各色的攤位上紛紛掃過,頓時覺得兩隻眼睛完全不夠用,有個眼尖的大嬸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是第一次進城的鄉下小子,扯著咋子就喊:

“小夥!嚐嚐你大娘做的對夾,皮酥肉嫩,剛出鍋的,赤城獨一份,去其他地方可吃不到。”

攸小蘇對這大嬸笑一笑,腳步卻沒停下。

但是這位大嬸還不甘心:“這可是進過貢的,皇上吃過的……”

攸小蘇保持著笑臉,從攤邊走過。

這位大嬸低頭歎息道:“多好一孩子,出門他爹肯定沒給錢……”

攸小蘇腳下不停,連過兩個路口,站在第三個十字路口前猶豫不定。於是右手伸進胸前口袋拿出一張手畫的地圖,仔細端詳。這地圖極其簡單,上麵連個字都沒有,隻有幾條不怎麼直的線條,外加兩個醒目的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