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跟著劇組拍戲之後,周茂生開闊了眼界,也知道了很多他以前從不知道的所謂“潛規則”。

他知道,像他這樣出身寒門的大學生,沒有父母長輩為自己鋪路,也沒有特別出色的專業成績,就連留校任教這種好事都輪不到他。

以後,要麼分配到地方農技站,要麼去農業局,從端茶倒水、給領導拿報紙,一點點熬出頭,運氣好的,能做個科長,運氣不好,說不定一輩子就是個小科員,有什麼奔頭呢?

周茂生不甘心!

直到他認識了唐茵。

不,他們甚至不算認識,唐茵或許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誰。

但是他聽說過很多關於唐茵的傳奇故事。

聽說她成績很好,還是中考狀元,所有人都以為她會考清北,成為萬人矚目的天之驕子。

但她並沒有老老實實在學校上課,反而創立了一家農業公司,收留了很多懷才不遇的育種天才,短短幾年時間,就把一家民營種子公司,做成了一個大企業。

公司被學術圈子排擠,論文發不出去,唐茵也沒有怨天怨地,反手就拍了一部《農科所的故事》,直接把公司植入到了一部電視劇裏。

剛開始,大家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不就是一個公司名字嘛~電視劇裏很多不都是虛擬一個名字?

可漸漸的,有眼尖的觀眾發現,片尾曲播完之後,出現的居然是一家叫做“金坷垃種子公司”的廣告!

等等!這不是電視劇裏頭虛擬的一家公司嗎?

搞笑的是,為了看一個廣告,後來每一次片尾曲播完之後,廣告時間居然也沒人換台,這下可把電視台給激動壞了。

九十年代,很多地方電視台已經開始市場化了,電視台花錢買電視劇的播放權,為的難道隻是豐富老百姓的娛樂生活嗎?廢話!為的當然是賣廣告賺錢!

發現每次隻要播放《農科所的故事》,後麵的廣告時間,換台的都很少,電視台立刻支棱起來,果斷增加了這部電視劇的重播頻率。

以前是前一晚首播,第二天上午重播。

後來逐漸變成了前一晚首播,第二天上午、中午、下午、深夜……重複循環播放。

詭異的是,明明是同樣的劇情,但每次重播,收視率都特別好。

尤其是飯點的時候播放這部劇,收視率甚至比首播還好。

據說很多人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這部劇,哪怕劇情已經滾瓜爛熟,也要打開電視機,找到《農科所的故事》回放,聽著聲音都感覺特別下飯。

後來,電視台甚至把這部劇評選為“年度下飯神劇”……

周茂生以前從沒見過這樣的人,好像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她都能成為那個行業的佼佼者。

以前的周茂生,隻想好好學習,爭取拿個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分到一個好單位,每個月能有二百多塊錢工資就滿足了。然後相親、結婚、生孩子,人生好像一眼就能望到頭。

現在的周茂生,好像站在山巔之上,麵前是遼闊無垠的山川大海,無數未知的驚喜,等待著他去探索。

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應該是那樣的,一杯茶、一張報紙,日複一日的等待著下班。

他應該像唐茵那樣,趁著還年輕,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大學畢業後,周茂生放棄了組織分配的工作,帶著一百畝火龍果種植基地,決定投奔唐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