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帝師可青(1 / 3)

朔州州府府衙門口,午時初,今日第二次的施粥開始

而府衙內,在州府胡海江羞愧的眼神中,褒可青取出錦帕中包裹的一塊餅子遞給了元狩帝,轉眸看向一旁站立低頭的胡海江,說道:“餅子是在上一個集鎮購買的,你要嚐嚐麼?”

“不,貴人吃,微臣不餓”,胡海江低頭輕聲回道,雖然腹中饑餓,但胡海江也習慣了這種饑餓的感覺,自己的吃食也就比那些饑民好上一些,多了也沒有。

褒可青打量著胡海江官服上幾處的補丁,微微地歎口氣,將手邊的餅遞了過去,說道:“你是朔州的父母官,誰都能倒下,你卻不能”。

聞言,胡海江緩緩地抬起頭看向褒可青手中的餅子,伸出兩隻手接過了餅,在無人知道的角落裏,一滴淚水掉在了餅子上,隨後被送進了口中,胡海江開始大口地咀嚼。

褒可青回頭,拿起一塊餅子咬了一口,又喝了一口清水,將幹澀的餅子咽了下去,抬眸看向元狩帝。

隻見他正襟危坐地拿著一塊餅子慢慢嚼著,似乎這塊餅與山珍海味也沒什麼區別,褒可青的心中劃過了一絲異樣,眼眸微轉不再看元狩帝一眼。

元狩帝手中動作一頓,眼含奇異地看向褒可青,他竟然感覺到了褒可青剛剛有一瞬間的心神慌亂。

“胡大人,下午派兩個熟悉水利的工匠帶我們去附近的江河走走”,褒可青微側腦袋說道,避開了元狩帝探究的目光。

“喏,微臣這就去辦”,胡海江恭敬應道,將手中的餅子兩三口便吃完。貴人們不習慣吃的餅子,在自己這已經是極美味的食物了。

午時三刻,元狩帝一行人與兩名身著麻衣的工匠從朔州州府後門走出。

朔州泰河段

“貴人,您瞧,這便是幹涸的泰河”,工匠丁安向褒可青說道,他們出發前得了州府胡海江的命令,將朔州全境的江河情況事無巨細地告知眼前這個女子,雖不解胡大人為何如此看重這個女子,但倆人依舊領命遵從。

褒可青站在岸邊探頭向下望去,那奔湧的河流到了此處竟隻有這麼一條狹窄的河道,河道內全是幹裂的泥沙。

“丁安,與我講講你們這些年針對旱災采取的措施”,褒可青向工匠丁安詢問道,徑直順著河道往上遊走去。

“回稟貴人,小的追隨胡大人多年,已在朔州多地選合適地點鑿井開渠,也配合朝廷進行河道疏浚等工程,做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以待抗旱。

然朝廷於元狩五年組織了大量的勞役,一來導致西北田地無人耕種,二來也加劇了朔州府衙內存糧的損耗,導致朔州全境雖設置了多處糧倉,糧倉內卻無多餘的糧食。三來,朔州因大量青壯年去服勞役,百姓家中缺了頂梁柱,開銷日益減少,也使得來往朔州的商賈一度銳減。

朝廷雖已於日前停止了大部分百姓的勞役,讓其返回家中務農,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朔州境內往來商賈依舊稀少。這也導致百姓隻能從官府處購糧,朔州全境其他地方竟無糧食可買”,工匠丁安緊隨褒可青身後,恭敬地解釋道。

在他看來,糧食的儲存才是防災的重要手段,也是直接有效解決旱情的唯一途徑。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最能解決旱情的辦法卻成了頂天的難題。

朔州州府胡海江也曾多次力勸朝廷開倉放糧,等真得了這樣的聖旨,胡海江又不得不多次飛鴿傳書向朝廷稟報糧食不足,而飛去朝廷的消息卻如石牛入海,杳無音訊。胡大人不敢坐以待斃,又向鄰近州府借糧,但西北一帶哪有多餘的存糧可供出借。

褒可青靜靜聽著,見到前方百步外有一個老農人坐在田埂上,便停住腳步說道:“你們都待在此地”。

“喏”,小鬆等人齊齊抱拳應道。

褒可青隨即看向元狩帝,眼神示意那處說道:“我們去看看”,元狩帝默默點頭,與褒可青一起向老農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