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老頭子紀昀妙解 女孩兒福公祝壽(2 / 3)

隻聽得一陣靴腳響,乾隆帝與和珅說著話;和珅又說了許多恭維皇上戰功的話。乾隆帝又吩咐:這紀功書編纂完了,趕著再編六巡江浙的遊記,著和珅、紀曉嵐兩人督率各翰林細細地編纂,總須實事求是,不可過意鋪張。那和珅聽了,口稱領旨。接著,皇帝問道:“紀曉嵐到什麼地方去了?”那領班的大臣奏稱:有私事去去便來。乾隆帝又問道:“這部紀功書定了名目沒有?”和珅奏稱:暫時定名《十全大武功記》。

”乾隆帝聽了嗬嗬大笑,說道:“如此說來,朕便稱‘十全老人’罷!”接著皇帝便下座來,走到各大書桌前隨手翻著看那文稿。這時滿屋子靜悄悄的,連咳嗽聲兒也沒有。

紀曉嵐這時趴在炕板底下氣悶得厲害,那汗珠兒似下雨一般直淋下來,熱得他撐大了嘴喘著氣。半晌,他側著耳朵聽聽,外麵毫無聲息,他以為皇帝已經去了,再也忍不住了,便伸出頭來,大聲問道:“老頭子去了嗎?”把滿屋子的人齊嚇了一跳。乾隆帝十分詫異,連問:“誰在那裏說話?”嚇得大家不敢說話。到底是和珅的膽大,回 奏說:“聽去好似紀曉嵐的口音。”乾隆轉過身來,對著炕床喝問:“誰在裏麵?”隻聽得炕下麵有人說道:“臣紀文達在炕下。”皇帝問:“為什麼不出來?”紀曉嵐回 奏說:“臣赤身露體,不敢見駕。”乾隆帝說道:“恕你無罪!快出來說話。”紀曉嵐聽了,巴不得一下,從炕板下麵鑽出來。紀曉嵐的身體高大,爬了半天才出來。看時,他上身赤著膊,渾身汗珠兒淌著,滿粘著灰塵泥土。乾隆帝上炕去坐下,紀曉嵐嚇得隻是跪在地下磕著頭。隔了半晌,乾隆帝冷冷地問道:“你這‘老頭子’三字,是給朕取的綽號嗎?”紀曉嵐不敢作聲。乾隆帝又說道:“你是文學侍從大臣,肚子裏是通的,如今且把這‘老頭子’三個字講解給朕聽聽;若講得不差,便恕你無罪。”那紀曉嵐到底是和皇帝親近慣的,便大著膽奏說道:“皇上莫惱,且聽臣解說。老頭子三字,是京中喚皇上的通稱。皇上又稱萬歲,這不是‘老’嗎!皇上是一國的元首,這不是個‘頭’嗎皇上又稱天子,這不是個‘子’嗎!‘老頭子’三字是尊敬皇上的稱呼,並不是誹謗皇上的綽號。”紀曉嵐說到這裏,乾隆帝忍??住說他解說得好。從此以後,這老頭子三字,宮裏人人喚著;乾隆帝有時聽得,也不生氣。一轉眼,到了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暗暗地把讓位的典禮籌備舒齊。這年九月初一早朝,眾大臣在勤政殿上朝,乾隆帝下諭說:“朕即位之初便對天立誓:如能在位到一周花甲的年數,便把皇位傳給太子,不敢和聖祖在位六十一年的數相同。如今已是乾隆六十年了,朕已遵照列祖的成例,把太子的名字寫好,預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麵。”便立刻派滿、漢兩位相國,帶同內監們到正大光明殿上去,把那儲藏太子名字的金盒拿下來。當殿打開一看,見上麵寫著:“冊立皇十五子嘉郡王顒琰為太子。以乾隆六十一年為嘉慶元年。”有承宜官當殿把詔書宣讀過,文武百官一齊跪賀過;退朝下來,又趕到毓慶宮去賀太子的喜。那嘉郡王一麵接過詔書,一麵接待眾官員,又自己對眾人說了許多德薄寡能的客氣話;百官退出宮以後,忙趕到父皇宮中去謝恩。那時太子的生母魏佳氏已封為第一貴妃,見了他兒子,又勸勉了一番。到了第二年元旦早朝,乾隆帝禦太和殿,行過禪位禮,把那傳國寶璽親自授給嘉慶皇帝,稱做仁宗睿皇帝;又尊乾隆帝為太上皇帝。嘉慶雖說做了皇帝,那臣下上奏章,都稱著太上皇、皇上;所有一切奏章,都須送給太上皇閱看。便是那軍國大事,也須由嘉慶皇帝去請過太上皇的訓,才可以執行。因此這位嘉慶帝卻十分不自由。嘉慶帝是很孝敬太上皇的,便也不以為意。

這一年是太上皇八十六歲萬壽,不但文武百官都來賀壽,便是那滿蒙回 藏各盟旗的貝勒、台吉以及各外國使臣,都來上壽。皇上下旨:在太和、中和、保和三個大殿上賜宴;又召集各省官紳年在六十歲以上的三千多人,在圓明園中舉行千叟宴。太上皇在宮中,帶領妃嬪皇帝皇後各皇子福晉開一個家宴。

嘉慶皇後便是喜塔臘氏,當時皇後拜過太上皇的壽,太上皇便親自將孝賢皇後遺留下來的帽珠和朝珠賞給喜塔臘後,又把許多珍寶賞給各皇子福晉。這時隻有那春阿妃還活著,陪坐在一旁;太上皇見了春阿妃,想起從前少年時候許多風流韻事,便忍不住傷心起來。乾隆正淒涼的時候,忽然外麵太監捧進一個小楠木盒子來,說是兩廣總督福文襄孝敬太上皇的小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