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敬事房馱妃進禦 豫王府奸婢殺生(1 / 3)

卻說皇後怒殺蕊香妃子的事,很快傳遍皇宮,個個都聽得目蹬口呆。如今做書的趁這個當兒,把清宮裏“萬曆媽媽”的故事說一說。原來這萬曆媽媽便是明朝的萬曆太後,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清太祖帶兵打撫寧,被明朝的兵士抓住,關在撫寧牢監裏。清兵營裏送了十萬兩銀子給明朝的太監,太監替他去求著萬曆太後;太後對萬曆皇帝說了,把太祖放回 國去。從此清宮裏十分感激萬曆太後。直到清兵入關,便在紫禁城東北角上造著三間小屋,裏麵供著萬曆太後的牌位,宮裏人都稱她萬曆媽媽。從清世祖傳下來,每年三百六十日,每天拿兩隻豬去祭著萬曆媽媽。管萬曆媽媽廟的,是一個老婆婆。這個老婆婆每夜酉正二刻趕著空車兒出城去,到子正三刻,車箱裏裝著兩口活豬,老婆婆自己跨著轅兒,趕著車,到東華門口候著,不點燈的。這豬車進去了,接著便是奏事處官員擎著一盞圓紗燈,跟在車子後麵進來;接著又是各部院衙門遞奏官和各省的折弁;再後麵,便跟著一班上朝的官員到朝房去的。清宮規矩,紫禁城裏不許張燈,隻許奏事處用燈,講官用燈,南書房用燈。

此外上朝陛見的各官員都站在東華門外候著,見有一盞燈來,便搶著去跟在後麵。紫禁城裏行車的,隻有這祭萬曆媽媽的豬車。那老婆婆把車趕進了東華門,沿著宮牆向東北走去,到了廟門口停住,見有人出來幫助她,把豬殺了,洗刮幹淨,整個放到大鍋裏煮熟了,祭著萬曆媽媽。祭過了,割成大塊兒,送到各門去給侍衛官吃。那豬肉是白水煮的,不加鹽味;另有大缽兒盛著白汁肉湯。侍衛吃時,不許加鹽味,也不許用湯匙筷子,隻許用解手刀把肉割成片兒,拿到小碗裏去吃。起初大家因為淡吃著沒有味兒,後來侍衛中有一個聰明的想出法子來,拿原高麗紙切成小方塊,浸在好醬油裏煮透,又拿到太陽裏去曬幹。每到值班,各把這紙塊拿一疊藏在身邊,到吃肉的時候把紙拿出來,泡在肉湯裏,蘸著豬肉吃著,它的味兒鮮美無比。

一麵吃著,一麵把宮中的事體說出來,說到淒慘的地方,大家不覺打起寒噤來。

話說皇帝自從那夜和皇後吵鬧過,後來到底還是皇帝自己認了錯,皇後才罷休。從此以後,皇帝怕皇後吃酸,便常常到皇後宮中去住宿;便是有時召幸別的妃嬪,也須有皇後的小印,那妃嬪才肯應召。宮裏的規矩,皇帝召幸妃嬪,原要皇後下手諭的;自從乾隆帝廢了皇後以後,這個規矩已多年不行了,如今這位道光皇後重新拿出祖製來,道光皇帝便不敢不依。你道祖製是怎麼樣的?原來是除皇後以外,皇帝倘要召幸妃子,隻許在皇帝寢宮裏臨幸,不許皇帝私下到妃子宮裏去的。那管皇帝和後妃房裏的事體的,名叫敬事房。那敬事房有總管太監一人,馱妃子太監四人,請印太監兩人。總管太監是主管進膳牌、叫起、寫冊子等事體的,馱妃子太監是專馱妃子的,請印太監是到皇後宮中去領小印的。那膳牌把宮中所有的妃嬪都寫在小牙牌上,每一妃嬪有一塊牌子,牌子頭上漆著綠色油漆,又稱作“綠頭牌”。總管太監每天把綠頭牌平鋪在一隻大銀盤裏,如遇妃嬪有月事的,便把牌子側豎起來。覷著皇帝用晚膳的時候,總管太監便頭頂著銀盤上去,跪在皇帝麵前。皇帝倘然要到皇後宮中去住宿,隻說一句“留下!”總管太監便把這銀盤擱置桌上,倒身退出屋子去。皇帝倘然不召幸妃嬪,也不到皇後宮中去,便說一聲“拿去!”那總管太監便捧著盤子退出去。

皇帝倘然要召幸某妃,便隻須伸手把這妃子的牌子翻過來,牌背向上擺著,那總管太監一麵奉著盤子退出去,一麵把那牌子拿下來,交給管印太監,到皇後宮中去請印。皇後的管印太監一麵奏明皇後,一麵在一張紙條兒上打上一顆小印,交給那太監;那太監拿著出來,交給馱妃太監;那馱妃太監見了膳牌和小印,便拿著一件黃緞子的大氅,走到那妃子宮裏,把小印紙條兒交給宮女;宮女拿進去給妃子看了,服侍妃子梳洗一番,宮女扶著。太監進去,把大氅向妃子身上一裹,背著直送到皇帝榻前,解去大氅,妃子站著。這時皇帝也由太監服侍著脫去上下衣睡在床上,蓋一床短被,露出臉和腳。太監退出房外,妃子便上去,從皇帝的腳下爬進被裏去,和皇帝並頭睡下。這時敬事房的總管太監,帶著一班太監一齊站在房門外。看看過了兩個時辰,便在房門外跪倒,拉長了調子,高聲喊道:“是時候了!”聽屋子裏沒有聲息,接著又唱,唱到第三聲,隻聽得皇帝在床上喚一聲:“來!”那馱妃子太監便走進屋子去。

這時妃子已鑽出被來站在床前,太監上去,依舊拿大氅裹住,馱著送回 原處。接著那總管太監進屋子來,跪在床前,問道:“留不留?”皇帝倘然說“留”,那總管太監便回 敬事房去,在冊子上寫著: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留一行字。倘然皇帝說“不留”,那總管太監便到妃子宮中去,在妃子小肚子下麵穴道上,用指兒輕輕一按,那水一齊流出來。清宮定這個規矩,原是仿明朝的製度,如今道光皇後要行使自己的威權,又防皇帝荒淫無度,又請出祖製來。道光帝也無可奈何,隻得忍受著。宮中的風流案件才了,接著豫王府裏又鬧出一樁風流案件來。那豫親王裕德興,原是近支宗室。清宮製度,做王爺的不許有職業。因此這裕德興吃飽了飯沒有事做,終日三街六巷地閑闖。他又天一副好色的膽子,仗著自己有錢有勢,看見些乎頭整臉些的娘兒們,他總要千方百計地弄到手。京城裏有許多私窩兒,都是豫王爺養著,大家取他綽號,稱他“花花太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