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傾心一笑杏花春解圍 祝發三年陀羅春守節(3 / 3)

女孩兒到了此時也顧不得了,隻得托姨母找媒人到婆婆家說去。誰知她那女婿已在兩年前到南邊去,還不曾回 來,生列未卜呢!女孩兒聽了這番話,認為自己命苦,悲切切地哭了一場。

到半夜時分,解下腰帶,向床上上吊尋死,被她姨母知道,從床上救活過來。

姨母怕鬧出人命來,將來宮裏向她要人脫不了幹係,便勸女孩兒自己投到尼庵裏去。李小姐也依從了她姨母的話。她母親原認識一個尼姑名叫月真,是這裏西山上白衣庵中主持。那月真向她問起,才知道她母親被宮裏捉去,皇帝要把李小姐娶進宮去。聽了又可憐又可怕。李小姐要立刻剃下頭發來,後來還是月真勸住,說道:“你既到了庵裏,那官家也決不敢到來搜查,況且你那女婿生死未卜,你若剃了頭發,倘然你女婿回 來了,叫你如何對答?你既是借我們這佛地來避避難的,盡可以帶發修行。待你母親放出來了,你家女婿回 來以後,再和他們商量去。他們許你落發,你便落發。”小姐聽了她一番勸說,便也依了她,暫時帶發修行。跟著那老尼晨鍾暮鼓、清磐紅魚,度她寂寞的生涯。

宮裏天天搜尋李小姐,兀自不肯罷手。他們打聽得李小姐躲在她姨母家裏,也曾到那姨母家裏去搜尋過。尋不到李小姐的蹤跡,便連她姨母也捉去監裏關著,天天拷問。可憐那李家寡婦年紀也大了,在牢監裏挨凍受餓,肚子裏又氣,身上又受著刑罰,莫說是一個老年婦人,便是強壯少年,也要給他們磨死了。果然不到幾天,那李寡婦便死在監裏。宮裏明欺李家沒有人,便給她一口薄板棺材裝著屍身,抬去義塚地埋下。那姨母卻因他姨丈上下花錢,便放了出來。李小姐住在庵裏卻一點也不知道。直待她姨母從牢監裏放出來,悄悄到庵裏去告訴這一番傷心事,直把這位李小姐哭得死去活來。她口口聲聲說母親的性命是被她害死的,如今願跟母親一塊兒死去。她終日尋死覓活,那月真和庵中的眾位師太晝夜提防。李小姐看看死不得,便另打了一條主意,求著月真說,自己的命已苦到極地,求師父準她落發苦修。月真看她心態虔誠,便也答應她,揀了一個好日子,給她剃度。到了那日,佛座前香花供養著,李小姐跪在當地,有兩上年長的女尼上來,把她頭發打開,分兩股梳著,披在兩旁。月真上來,念過一卷經,那女尼拿起快剪,颼颼地剪下去。那李小姐的眼淚到了此時也不覺撲簌簌地落下來。頭發剪去,留一圈項發披上袈裟;月真給她一串牟尼珠。

可憐玉貌花顏女,長伴青燈古佛旁。合個庵裏的女尼們看了,誰不可憐她。

有一天,忽然白衣庵裏來了十數個太監,喝女尼們齊來接駕。那月真帶領眾徒弟匍匐在地。過了一會,高軒駟馬,果然皇帝到了。眾女尼齊呼:“佛爺萬歲!萬萬歲!”那皇帝直入內殿裏,拜過佛,便高坐炕上,把庵中女尼一一傳呼過來見過。

太監傳話下去,問:“庵中女尼是否到齊?如有未到的,快快喚出來見駕。若有半個不字,管叫你白衣庵立刻搗成齏粉。”

月真沒奈何,隻得上前來跪奏說:“還有一個新來的徒弟,年輕怕羞,不諳禮節,怕犯了聖駕。”皇上傳旨下去,叫把那徒弟傳呼出來,恕她無罪。李小姐這時躲在殿後,原聽得親切,心想吾命休矣,不如趁此自盡了罷!一眼看見桌上擱著一柄剪刀,她拿起剪刀,向喉嚨裏刺去。說時遲,那時快,早有三四個太監搶進屋子來,把她剪刀奪去,不由分說,一個人拉著一條臂膀,後麵兩個人推著,橫拖豎拽地推上殿來。這時李家小姐雖已剪去頭發,但一圈劉海發兒,後麵襯著粉頸,前麵齊著蛾眉,豐容盛箭,不減從前在金鎖橋下遇見時的風姿。皇帝看了,禁不住笑逐顏開,說道:“美人美人,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如今好好的跟朕進宮去罷。”那李小姐跪在下麵,隻有哭泣的份兒,卻說不出一句話來。皇帝看她哭得可憐,又被她美色感動了,便親自走下座來,拿袍袖替她拭幹臉上眼淚,用好言勸慰她,說道:“朕和你也是前世有緣。

自從那天在金鎖橋下見麵以後,害得朕眠思夢想,廢寢忘餐。

如今來喚你,也並不是要硬逼你失身於朕。朕求美人可憐朕一片癡心,早早跟朕進宮去住著,使朕得每日望見美人的顏色,也心滿意足了。倘然美人要立誌修行,朕也不敢相強;隻是這種齷齪狹小的地方,也不是美人可以住得的。朕圓明園中佛殿很多,美人進園去,愛住在什麼地方修行,便在什麼地方。朕便打發幾個宮女伺候美人,絕不相強。”皇帝這一番話說得溫存體貼,左右侍從的太監們從不曾聽得皇帝說過這種溫柔話,聽了十分詫異。接著皇帝問:“外麵可曾預備美人坐的車兒?

”大家齊聲答應:“早巳備齊。”皇帝吩咐把這美人好好的扶出去。李小姐見太監上來扶她,急逃到月真跟前,向月真懷裏躲去。那月真到了此時,看看也庇護她不得了,便親切地勸慰她一番,又附耳低低地對李小姐說道:“小姐到了這時候,也倔強不得了。皇上一動怒,性命便不保。如今皇上既答應你宮裏去修行,我看這位皇帝也還懂得可憐女孩兒。隻叫小姐立定主意,不肯失誌,皇上也無可如何了。”李小姐聽了月真的話,心中便打定了一個死宇的念頭,一任他們把她接進宮去。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