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植蠶桑農婦辱吏 鬧宮苑喇嘛驅魂(1 / 3)

卻說西太後的鑾輿方出長安時,街上忽然來了一個大漢,赤膊跣足,臉上塗著花彩,雙手亂舞地直撲西太後的駕前。兩旁侍衛立刻將大漢擒住,一刀斬在街旁。這時扈從的大臣深怕有刺客犯了禦駕,即命追究那大漢的來曆,經地方官報告,才知道那大漢原是個瘋子。當下鑾輿經過,民間的婦女都長跪兩邊迎送。西太後在輿中瞧婦女中間有一個穿補服的婦人,很恭敬地跪在那裏,西太後知道是個命婦,令賞給銀牌一麵。這樣的一路進了潼關,沿途都有官員長跪迎送;護駕的兵丁除了原有馬玉昆的五百之外,又有鹿傳麟、宋慶和的軍隊。

過太原時,光緒帝命將駐蹕地方的祠廟統賜匾額一方。其時,南書房供奉隻有陸潤庠一個人,不到半天功夫,把七十多處的匾額都已題就了。光緒帝誇獎了陸潤庠幾句,還賜了一百匹銀絹。但西太後住西安的時候,有侍臣榮辛的兒子也常常在太後地方,很得太後的歡心。因為榮辛的愛妾是侍候西太後的,所以他的兒子得跟隨在左右。那個小兒年紀不到四歲,卻十分聰明;西太後賜他的食物,必先行了禮才敢取食。因此西太後不時召見他。後來,等西太後回 鑾,那小兒忽然死了;西太後很覺鬱鬱不歡,足有三四天,才旋旋忘去。車駕到了大同,山西撫台恩銘已預備了火車,車上設了禦座,裏麵一齊都用黃緞,繡著龍鳳花紋。西太後登上火車,不覺望著王公大臣微笑道:“咱們倒還有今天的日子。”說著,便瞧著光緒皇上,光緒帝卻低了頭,隻做不曾聽見一樣。火車啟行,好似風馳電掣一般,直向北京進發。既到了京中,早有滿漢文武大臣和各國的公使在城邊迎接。公使們見太後、皇上下車,都脫帽致敬。西太後隻對他們略略點頭,便乘了鑾輿進城回 宮。可是,一到了宮中,隻見什物零亂,所有陳設的寶物,失的失去,毀的毀壞,真是繁宮華庭頓成了荒涼世界。西主後不由潸然淚下。

西太後回 鑾之後,腦子也漸漸地變過來。這時,淳親王載澧從德國謝罪回 來,力言外邦的文明,西太後知道大勢已變,非實地改革一下不行。於是,先把屈死的大臣一一複了原官,入賢良祠受祭;將珍妃的屍首打撈了起來,以貴妃禮節安葬;一麵下詔實行新政,凡舊日康梁所條陳的廢科舉、興學堂等等,從前所不讚成的,現今卻都一件件地實行了。

然宮中自經這一次大創後,不但實物的損失,就是侍候西太後的那些婦女,也多半走散了。還有繪畫的繆素筠也生病死了;李蓮英的妹妹又出嫁了;端王的福晉因端王遣戍新疆,罪婦不便入值;其他所有的,不過一個壽昌公主而已。因此,西太後覺得十分冷清了。這個當兒,慶王之女珍珠隨著福晉進宮。

西太後見她伶俐,便命留在宮中。那珍珠是往東洋留過學的,閑談之間,講起日本的婦女到中國來學習養蠶,學會之後再研究種桑的方法,她們準備自己去種桑養蠶了。因日本人對於蠶桑也列在農學裏麵,很是重視的。可惜日本氣候不對,養蠶終是不發達的。西太後聽了,頓觸起她的好奇之心,便對珍珠說道:“古來的帝後也有養蠶織布的,咱們怕做不到嗎?”當下傳諭旨出去,叫在江南地方挑選清秀的婦女二十人,送入大內養蠶。又令在民間弄來桑樹的種子,叫內監們種植。不到幾時,鄉間民婦送到了,西太後便另辟一室,看這些婦女在裏麵養蠶。

蠶既做了繭子,隨即取絲,買了機軸,織起綢來。一時在大內的人終夜聞得機聲不絕,卻是西太後督導女工在那裏織綢緞。

但這一批女工大都是有夫之婦,西太後準半年回 家一次。平日在宮中的時候,賞賜也很優厚:每織成一匹布,賞銀四兩;織綢一匹,賞銀十兩。倘逢著時節,便得加賞二十兩。有時宮中演戲,也得賞賜瞧戲。鄉中的民婦受這樣的寵遇,也要算是難得了。所以,一班出入宮禁的民婦,眼光看得很大的了。

有一次,江南的民婦因蠶事將興預備進京供職,但在起身之前,照例須地方官員遣發。其中一個民婦因不聽縣官的吩咐,知縣叫差役把她驅逐出去。不料那民婦也大怒道:“我在太後宮中,大大小小的官員真不知見過多少,卻來怕你一個縣官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