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倆是在互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這一研究的,從此,一場分離CRF的競爭開始了。他倆誰都不甘落後,誰都想領先分離出CRF。
經過持續22年之久的你追我趕和不斷奮鬥,雖然他倆都沒有分離出CRF,然而,沙利首先分離、合成了“促甲狀腺激素釋放的下丘腦因子”(TRF)和“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因子”(LHRF),而吉耶曼卻領先分離、合成了“生長激素釋放抑製因子”(SRIF)。
他倆的這些科研成果,證實了腦激素的存在,不僅為控製某些重要疾病開辟了新的道路,而且為找出控製人口的安全方法提供了可能,成為神經內分泌學曆史上劃時代的裏程碑。
鑒於這一係列重大成果,他倆榮獲了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倆的激烈競爭,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不見得全是壞事。人若不參加競爭,就不夠緊張,不會活躍,內心深處的熱情就調動不起來,自己的潛能就發揮不出來。
5癡迷於自己的事業
居裏夫人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實驗室裏度過的。說她癡迷於科學,不如說她的本性就是忠於科學的。
她是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是她卻十分厭惡金錢和名譽,她把自己研究成果所賺來的錢,大部分都捐給了貧困和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富餘便繼續用於科學研究。她從未想要借研究成果而大撈一筆,她認為在科學麵前應該被重視的是事情,而非人物本身。
雖然居裏夫人發現了鐳,但是這一發現也付出了血的代價。由於和鐳長時間的接觸,不但她的雙手被鐳射線燒得十分嚴重,她自己也因此得上了可怕的血液病。所有的人都勸她去休息治療,但是她卻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因為她對科學熱愛,因為她知道追逐科學比顧全她的生命更重要。
居裏夫人說:“我的生活是離不開實驗的。”就這樣,在重病纏身的晚年,她仍舊帶病完成30種科學報告以及很多種理論書籍。
她每天堅持工作14個小時,直到1934年病魔殘酷地奪去了她寶貴的生命。
談到居裏夫人,我們首先會想到她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即她因成功提煉出放射性元素而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卓越成就。但是更令世人欽佩和崇仰的是她那偉大無私又謙虛質樸的高尚品格和在科學探索中表現出的堅毅刻苦、鍥而不舍的頑強精神。
6上帝也救不了坐失機會的人
某地發生水災,整個鄉村都難逃厄運。村民紛紛逃生,一位上帝的虔誠信徒爬到了屋頂,等待上帝的拯救。
不久,大水浸過屋頂,剛好有一隻木舟經過,舟上的人要帶他逃生。這位信徒胸有成竹地說:“不用啦,上帝會拯救我的!”木舟就離他而去。
片刻之間,河水已浸到他的膝蓋。剛巧,有一艘汽艇經過,拯救尚未逃生者。這位信徒則說:“不必啦,上帝一定會救我的。”汽艇隻好到別的地方救其他人去了。
幾分鍾後,洪水高漲,已經漲到了信徒的肩膀。這個時候,有架直升飛機放下軟梯來拯救他。他死也不肯上機,說:“別擔心我啦,上帝會救我的!”直升機也隻好離去。
最後,水繼續高漲,這位信徒淹死了。
死後,他升上天堂,遇見了上帝。他大罵上帝:“平日我誠心祈禱您,您卻見死不救算我瞎了眼啦。”
上帝聽後委屈地叫了起來:“你還要我怎樣救你?我已經給你派去了兩條船和一架飛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一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但生活中有很多人遇到事情總是尋找保險、舉棋不定、猶豫不決。這種人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也就更別指望被他人所信賴了。
7不要被逆境所屈服
馮如,1883年出生於廣東省一個貧困家庭。12歲那年由於生活所迫,馮如跟隨舅舅到美國舊金山做工。
自幼喜好機器製造的馮如到了一家機器製造廠學習製造技術,先後完成了多項技術發明。
馮如勤奮努力,誌在強國,他經過認真分析,立誌製造飛機。1907年,他在奧克蘭租了一間廠房開始研製飛機,經過一年的奮戰終於製造出第一架飛機。不幸的是試飛失敗,廠房也被燒毀,麵對打擊他毫不氣餒,分析原因並不斷改進技術,盡管如此,他得到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其中一次試飛他險些喪生。
不久,資金即將耗盡,國內雙親又催他回國,事業的失敗、對親人的思念使他陷入極度的痛苦,但是一想到祖國和民族的危難,他又振作起來,立下誓言:“飛機不成,誓不回國”。
曆經三載的不懈攻關,到1909年,馮如終於造出了一架新型萊特型飛機並試飛成功。馮如的成就獲得了各國的注目,他們出重金邀請馮如,都被馮如拒絕。1911年,馮如帶著飛機毅然回國。
清代文學家吳敬梓住在南京寫《儒林外史》一書時,家境貧困。
冬天,他沒有錢生火取暖,夜間寫作時,屋內寒冷難耐,於是便邀請一些窮朋友繞城跑步取暖。《文木先生傳》記載說:吳敬梓和朋友們“出城南門,繞城堞得數十裏歌吟嘯呼,相與應和”。就這樣,一路唱歌一路吟詩,你唱我和,直到天明“夜夜如是,謂之暖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