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講,競爭是一門藝術。其中,競爭目標的設定、競爭手段的選擇、競爭時機的把握、競爭結果的分析,都需要頭腦的創意思考。
一般情況下,競爭的目標要訂得詳細而具體,越具體越容易達到,社會學上的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日本的一位學者曾做過這樣一次實驗:把100名高中學生分為兩組,每組50人,讓兩組學生麵對牆壁,手拿粉筆盡力往上跳,在最高處劃一條線。然後,實驗人員把第一組學生所畫下的粉筆道朝上移動了兩厘米,並鼓勵他們說:“相信大家還有潛力,再跳一次試試,看看誰能達到新的高度。”同時,對第二組學生也進行鼓勵,讓他們也跳得更高些,但不提出具體的要求。結果,第一組學生達到新目標的有26人,而第二組學生達到新目標的隻有12個人。
同理,在企業競爭中,如能指出比較具體的目標,使全體員工心中有數,並且具體轉換為自己的工作量,則達到這種目標的可能性較大;如果隻是模糊地提出“趕超某某某”之類的口號,那就很難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在不違反法律和職業道德的前提下,競爭的手段可以而且必須是多種多樣的,隻要能夠順利實現競爭目標即可。在構想競爭手段的時候,便應該充分利用創意思維的一些原則和方法,達到出奇製勝的目的。
比如,利用人們的思維定勢原理,有意給對手造成某種思維定勢,然後再突然打破這種定勢,進行出其不意的進攻。這是在雙方對抗時經常使用的方法。
哈瑞爾是美國一家小公司的負責人,專門銷售一種名為“配方409”的清潔液,生意一直不錯。後來,強大的“寶潔”公司推出了一種名為“新奇”的同類產品參與競爭,並決定首先在丹佛市試銷。
哈瑞爾得知這個消息後,當即把“配方409”悄悄地撤出丹佛市,以便給對手造成假象。果然,“新奇”試銷大獲成功,寶潔公司據此作出錯誤的判斷,對“新奇”寄予厚望,製訂了一個推向全國的龐大規劃。
但是,哈瑞爾搶先在全國削價傾銷“配方409”,使用戶一次購買了足夠半年的用量,使得“新奇”在推向全國的時候一蹶不振,極大地動搖了寶潔公司決策者的信心。最後,這場競爭以寶潔公司撤回“新奇”、哈瑞爾大獲全勝而結束。
日本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認為,競爭本身是一件好事,由於存在著競爭,為了不敗給對方就必須發揮智慧,努力工作。因此,為了激發員工的士氣和鬥誌,有時需要給自己設立一個假想的競爭目標,全力以赴地與它爭鬥。這個目標應該是和自己同類型的,但比自己更強大的一流公司。
在日本的熱水瓶製造領域,起初是“泰佳牌”獨占鼇頭。後起的“大象牌”本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生產的產品。但是,為了激發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大象公司”一直把“泰佳公司”當做競爭對手,公司董事長甚至對推銷員說;“你們在外地的旅館或者餐館,如果服務員拿出泰佳牌熱水瓶來招待你們,那你們就堅決拒絕,直至離開那家旅館或餐館。”這樣一來,“大象公司”內部就形成了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的氣氛,使得產品質量大大改進,銷售量迅猛增長,不多久就真的壓倒了“泰佳公司”。
在當今社會,市場的原則已經滲透到了許多領域,不但是企業界人士,就是非企業界人士,也應該具備競爭意識,而不能一味抱著“君子不爭”的古訓。
讀者朋友如想測試一下自己的競爭精神,請用“是”或“否”回答下列問題:
(1)你喜歡向別人宣傳自己的主張嗎?
(2)你喜歡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工作嗎?
(3)你是否時刻關注著新思想新動態的出現?
(4)你是否寧願得罪人也要堅持原則?
(5)你對自己和對別人都用高標準嚴要求嗎?
(6)你能抓住一切機會提高效率嗎?
(7)遇到高水平的競爭對手你是否更加興奮?
(8)你是否敢於冒著風險作出重大決策?
(9)你是否經常自修以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10)你能否較為準確地預測事物發展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