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有安慰與希望,人們隻要抓住這種希望,並把它當做動力,就能夠在逆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善於自處,鍛煉自己的意誌,就能夠在逆境中奮起,越王勾踐在國破家亡之後,臥薪嚐膽,用艱苦的生活來磨練自己的意誌,結果十年後一舉滅吳。當然,逆境確實容易使人消沉,喪失鬥誌,自認倒黴,結果跌倒後再也無法站起來,順境有利於人們在良好的環境和心態下自由地正常發揮自己的才能,但也可能僅僅是正常而已,也許有時連正常都達不到,因為順境容易消磨人的鬥誌,使人養成懶惰的習慣,結果導致庸庸碌碌。因此對順境和逆境的辯證看法應當是,順境會使人們獲得幸福,但也容易使人在得到暫時的幸福後不再有所追求;逆境會影響人們正常地實現幸福,但如果保持堅強的意誌,奮力拚搏,頑強奮進,也許能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超常發揮,獲得更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幸福。
貝弗裏奇說:“人們最好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情況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人們可以把逆境當成動力,激勵自己頑強地奮起,同時自己的創意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被譽為“天空立法者”的德國傑出天文學家開普勒,同樣是把逆境當成動力,發憤努力,才取得了傑出成就的。開普勒是哥白尼日心學說的忠實信徒,他沉湎於天文學方麵的研究之中,並且寫出一本題為《宇宙的奧秘》的書,但在那個宗教迷信盛行、科學是婢女的年代,他遭到了天主教的辱罵、威嚇和迫害,幾乎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丹麥天文學家策穀·布拉赫去世了,這對處於逆境的開普勒來說,不論是在精神上或在生活上都是沉重的打擊。在貧困、饑餓、疾病纏繞折磨開普勒的同時,宗教裁判所也攻擊這個哥白尼的信徒,把他的著作視為“異端邪說”,列為禁書,予以銷毀,甚至威脅要處死這個異教徒。
身陷逆境的開普勒並沒有因貧困、疾病、教會的迫害以及其他的不幸而倒下,他把逆境當成一種動力,在科學事業的天地裏勇敢地拚搏,終於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為後人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不會遇到開普勒這樣的巨大不幸,但也會遭遇逆境。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被逆境所困擾,而要勇敢地把逆境當做動力,磨練自己的意誌,並在逆境中開拓自己的未來,增加自己的見識和智慧,增強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樣,我們才不會在逆境中消沉,而會在逆境中奮進。
溫水煮青蛙的實驗給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無情的事實——回顧我們自己走過的人生旅程,何嚐不是如此?當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挫折、困難堵住了成功的路口,我們往往能發揮自己意想不到的潛能,殺出重圍,開辟出一條活路來。可是在處於安逸舒適生活的時候,反倒會麻木不仁,不思進取,一旦有變,則往往不知所措,而最終招致失敗。同樣的道理,人的創意力也是如此。
愛迪生做了1萬多次試驗。在每次失敗後他都能不斷尋求更多的東西。當他把原來的未知變成了已知的時候,無數的產品就被製造出來了。所以他認為那麼多的失敗實質上都不能算是失敗,“我隻是發現了9999種無法適用的方法而已。”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從自己“屢敗屢戰”的經曆中總結出一條寶貴的經驗。他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認識到隻有不怕失敗,深知失敗意味著什麼樣的人才配享受,也才可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英國物理學家威廉·湯姆遜領導建造了世界第一條大西洋海底電纜,隻過了一個半月便失敗了。經過7年準備又鋪設了第二條電纜,但在電纜載放中途,電纜突然折斷。電纜公司已耗資數十萬英鎊,付出了9年時間的代價!把錢扔進大西洋中,隻有傻瓜才會再幹!但湯姆遜終於說服總經理再當一次“傻瓜”,結果成功了。湯姆遜晚年時說過:“有兩個字最能代表我50年內在科學進步上的奮鬥,這就是‘失敗’。”
當身處逆境時,隻要方法正確,堅持不懈,你的創意力才會進一步激發,這時候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讓我們看看下麵這幾個例子。
在萊特兄弟之前,許多發明家的飛行器已經非常接近飛機了。萊特兄弟應用了和別人同樣的原理,隻是給翼邊加了可動的機翼,使得飛行員能夠控製機翼,保持飛機平衡,所以他們很快就獲得了成功。
在貝爾之前,已經有許多人聲稱他們發明了電話,雷斯是最接近成功的人,但雷斯不知道把間歇電流轉換為等幅電流。然而,貝爾做到了這一點。所以最高法院把電話的發明權判給了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