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之所以失敗也是由於缺乏正麵的感覺和情緒,不能全麵地考慮問題,隻抓住一點,過早下結論,隻關心答案;過分積極;鑽牛角尖;缺乏深思熟慮;沒有目標與計劃;不明確自己的需求等。
日本曾有一位著名的武將,他就是在日本內戰末期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據說他用人時,總是先問對方:“你認為迄今為止運氣如何?”那些回答“運氣不錯的”人會被任用。在豐臣秀吉看來,那些不怕失敗,充滿自信的人,最終會成大氣候。而想在工作上有所創意發明,首先得培養自身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行動的開始,也是戰勝失敗的法寶,是創意思維的良好開端。
失敗是我們進行創意思維的攔路虎,我們隻有破除害怕失敗的心理,才能以開放的思維狀態,敢於提出與眾不同、獨具創意的見解,才能樹立嶄新的思維觀。這就需要我們相信自我、鍥而不舍、銳意進取,有戰勝自我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走出畏懼失敗的陰影。
失敗可能是成功的
失敗並不可怕,但如何才能戰勝失敗,取得創意道路上的成功呢?哈羅德·雪曼曾寫過這樣一本書,名字叫做《反敗為勝》,書中指出麵對每一次失敗,我們需要:一是重新明確目標,對自己所需了然於心,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二是強烈的成功欲望,當個人追求他所渴望的東西時,就更能培養並保持創意的韌性;三是找出原因,在失敗的原因中找到自己的錯誤,有些是必然的,而有些是不必要的,要在必然和不必要中找到成功的正確途徑,抓住機遇;四是在目標上突破,這樣更能激發人的奮鬥精神;五是堅定的自信心,不要僅僅為了一次失敗,聽到別人議論紛紛而改變初衷。隻要我們能夠做到以上五點,就一定能抓住每一次失敗帶給我們的機遇,邁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這句話每個人都明白,它所說的就是指每個人都不可能第一次甚至每一次的創意或創作都會取得成功,隻有你在失敗中找到教訓,抓住失敗帶給你的這次機遇,用你的熱忱,用你的獨特的頭腦,繼續你的創意和創作——或許會成功,或許還會失敗,但你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即使再次失敗了,你也要從每一個細節中再次尋找為何失敗,然後再次抓住機遇,如果你能堅持不懈,就一定會做到成功。我們都知道富爾頓發明蒸汽機的故事,當第一次他到河裏去實驗的時候,他差點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如果他隻因為這次失敗而憂心重重,一蹶不振,也許蒸汽機的發明對他來說也隻是一種神話,可富爾頓並沒有這樣,而是繼續他的蒸汽機製造,如果不是第一次的失敗,他會成功發明蒸汽機嗎?
當然,並不是每一次創意都必須經過失敗的,也有人通過自己的周密籌劃而做到創意成功,這樣的人是幸運的,而經過失敗,才邁向成功的人也同樣是幸運的,他們隻不過多走了一些路而已。但他們的心理素質是最好的,在下一次挑戰失敗的時候,他們同樣會鬥誌昂揚。最不幸的是因為失敗而恐懼,害怕失敗的人,他們根本不了解失敗的真正含義,更不會了解失敗也會是創意道路上一次最好的機遇,因而他們隻會默默無聞地甘心做凡人,一生不敢去冒險,害怕冒險會帶來失敗的後果,而失敗則會帶來更大損失和後果。
一旦失敗,我們首先有可能要“自我低估”,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別人可能會看小我們,再者,“勝者王侯敗者寇”,失敗後我們可能會失去一切自信或熱忱,最後還可能被人發現,大家降低了熱心,不再努力支持我們今後要做的事情了。其實,人人都有過失敗,而且失敗後我們不僅照樣生存,還可能“因禍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