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理想大於金錢(1 / 2)

Fac ebo ok的成長不是沒有危機,不是沒有坎坷,但它挺了過來。時至今日,F ace boo k的對手們依然強大,越來越國際化的它也麵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是,年輕氣盛的紮克伯格沒有退縮,他總會站在戰略的高度去思考問題,因為他渴望他的F ace boo k為世界所認同。

Facebook從創立至今已經有八年時間,八年中它一直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紮克伯格也頻繁入選世界各大焦點榜單。成名以後的紮克伯格沒法再保持低調,他成了人們熱議和矚目的中心,幾年前,有的人還曾嘲笑他是娃娃首席執行官,但現在再沒有人會這樣說了。

即便如此,紮克伯格還是稱自己“不是一個生意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用生意人的眼光去衡量他,他看重的是理想,而不是金錢。

紮克伯格聲稱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旨在建立並將自身融入偉大的事物,但他們同樣希望賺錢。通過建立起團隊—同時建立一個開發者社區、廣告市場和投資基地,他深深感受到,成立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是將人們聯係起來、解決重要問題的最好辦法。簡而言之,Facebook的理念就是:不是為了金錢而創造服務,而是利用金錢構建更好的服務。

在好萊塢電影《社交網絡》中,當Facebook的用戶逐漸增多時,薩維林積極催促紮克伯格在網站上掛廣告。薩維林是個生意人,在他眼中網站是一樁標準的生意,既然是生意就是要賺錢的,因此他要打廣告,但紮克伯格不,不但不,而且是明確反對,這後來也成了兩人間分歧的開始。後來,帕克加盟了Facebook,帕克曾經嘲笑薩維林鼠目寸光,因為他看到了Facebook更廣闊的前途,但帕克也是生意人,他也是懷著賺錢的首要目的,這同樣和紮克伯格的理念背道而馳。

紮克伯格不把自己看成是生意人,他的視野裏Facebook甚至未必是個單純的網站,更何況是簡單的生意。紮克伯格這個天才的世界注定與眾不同,雖然他的網站也置身在生意規則下的世界裏,一切事務都必須像經營生意那樣去做,但對他來講,不是生意就不是生意,行動者的視野和境界決定著行動的本質,而世界上的確有比純粹的生意更值得投入的事情,它給人的回報遠遠不止於直接追求生意所獲得的好處。

融資是讓Facebook一直強勢生存下去的本錢,但紮克伯格專注於增長的理念又是吸引融資的本錢,理想為他換來的是公司的壯大。就在2011年初,Facebook又收到了幾筆巨額注資,高盛投資4.5億美元,俄羅斯DST投資5000萬美元,同時高盛還宣布將向其最富有的客戶再追加10億美元的集資。總共15億美元的注資,一時間讓Facebook的名字在所有生意人眼中金光閃爍,但是卻沒人感到驚訝和質疑,Facebook能不能容下這麼多財神。網絡分析師羅·柯納稱:2011年Facebook的市值會達到590億美元,而到了2015年,它甚至能達到1000億美元。還沒有上市的Facebook的吸金風頭絲毫不亞於上市公司。

可是不管融了多少資,在紮克伯格眼中,1美元跟1000億美元都沒什麼差別,它們不過都是對於生意的考量而已,如果你經營的不是世俗的生意,這樣的考量就不會有任何意義。紮克伯格現在身家過百億,但他與八年前相比根本沒有什麼變化,還是喜歡穿休閑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沒有大老板的範兒,反倒更像是一個高中生。

正是基於對開放和共享的深刻理解,紮克伯格才創辦了這個足以改變世界的Facebook帝國。他本人的會員資料表裏,寫有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隻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開放。

紮克伯格認為,差不多每隔一百年,人類社會就會有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他在2007年11月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傳達論點,當時他還饒有興致帶著現場聽眾回顧了人類過去兩千年內媒體形態的變遷。

最早期的人類隻能通過符號勾勒和聲音喊叫來實現彼此間的信息傳遞,傳遞的有效範圍相當狹小,覆蓋的人群數量也十分有限,這樣的媒介形態決定了人類隻能進行零散的部落式生存。所謂社會,是一種由人與人之間進行關係締結而實現的產物,它的核心便是人與人的交往,顯然部落式的交往方式非常單一,這樣的社會形態也注定是原始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