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紮克伯格出現在了Y Combinator公司的Startup School大會上,接受了他們孵化器合作夥伴傑卡西·利文斯頓的訪談。在訪談中,當傑西卡問起紮克伯格,他如果回到創業初期,他應該怎麼去做,和當初的決定有沒有什麼不同時。紮克伯格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說他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懂,如果現在創業,肯定會和以前不一樣。在矽穀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你某天不得不出局,如果現在創業,他會選擇波士頓,矽穀太過浮躁,太注重短期效益。
紮克伯格表示,雖然矽穀給創業者提供了很多資源,包括工程師、大學和投資者。不過矽穀也並不是唯一可以提供這些東西的地方。矽穀的文化在紮克伯格眼中,有很多都是短視的,而且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紮克伯格稱自己曾經和Amazon的首席執行官貝索斯談過一次,貝索斯告訴他,在西雅圖工作的人,平均工作時間比矽穀多出一倍。矽穀以外的公司都很注重長期的發展,希望做出一些世界真正需要的東西。
紮克伯格說自己在哈佛的日子裏,想的就是怎麼去做一個社交網站,而不是做一個公司。在學校的時候,他和他的朋友們談得最多的是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他們希望見證這一切的發生,他們建立Facebook是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東西的確很不錯。
大二,紮克伯格離開哈佛的時候,他想過某一天會創立一個公司,但也並沒有想到把社交網站做成公司。他們在柯克蘭宿舍不斷嚐試、修正,後來搬到帕洛阿爾托,才勉強算得上是一個公司。紮克伯格稱成立公司是讓世界上誌同道合的人完成相同使命的有效途徑。
紮克伯格希望創業者最好不要將自己創辦的公司賣掉或被並購,他說:“我們確實經曆過那個時期,之所以拒絕別人的高價收購,是因為我自己打亂了過程,這是我做Facebook以來所犯的最大的一次管理性錯誤。我自己不擅長處理並購這類事,希望身邊的人能夠看得長遠。”將公司賣給別人,免不了會被改變一些東西,創業者大概都不希望如此。
Facebook有一個核心團隊“增長團隊”,這是一個幫助用戶間保持聯係、持續參與的團隊。這個團隊曾經發現,用戶至少需要十個朋友才能在動態新聞中獲得足夠的內容,才會去關注他們的網站,所以Facebook就重新設計了整個網站,使新注冊的用戶能夠通過一個用戶找到其他更多的用戶,然後人們就立即被聯係起來,成為朋友了。紮克伯格說,他們也將這個想法傳達給了其他的公司,那就是一旦你有了非常滿意的產品,就要專注,讓它成長。
在被問到Facebook從創立到現在,最讓紮克伯格吃驚的是什麼時,紮克伯格回答說,並不是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他想好了的,在Facebook成立的第一年,他們有好幾次都感覺快要失敗了,他們害怕穀歌會推出一個同樣的產品,然後他們就會估算穀歌會花多長時間來做這個產品。
在當天那個訪談的最後,紮克伯格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任何風險,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幻的世界裏,唯一肯定會導致失敗的戰略就是不冒任何風險。”
成功是需要理性的冒險的。無數的事實證明,最具競爭力的人並不是那些循規蹈矩者,而是那些敢於創新,具有冒險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