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事要緊,不能玩的太過火了。沒有閔七盯著,一路上她還有的是機會呢。
第65章 渡口所見
符若初就知道這次回杭城的路一定不會很順利。畢竟攝政王遇刺這等大事, 南昭各界都很關注,大多數人都推測攝政王估計是要逼宮了。
攝政王那邊也一定曉得了南境李耀身死的變故。如果南境已經失控,攝政王再猶豫的話, 此消彼長,對軍權的掌控與平衡恐怕就會倒向另一邊。會對攝政王更不利。
符若初換位思考,若她是攝政王,精心培養的小兒子重傷生死未卜,無論凶手是誰, 都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是不管凶手是誰, 對攝政王而言變害為寶的方式就是利用這次事件,栽贓給新帝或新帝的黨羽二皇子。
在明眼人看來攝政王當年忠心耿耿,領兵救駕, 如今權勢滔天,再上一步也不是不可能。新帝年少,登基三年沒有什麼建樹,朝野上下看到的都是攝政王獨攬大權的身影。那還不如撕開了遮羞布,讓新帝禪位,皇位有德者居之。反正都是他們劉家自己的事。論血統, 攝政王與先帝是親兄弟,與新帝是親叔侄, 血脈相連,跑不出劉氏江山的圈子。
那麼一旦攝政王逼宮成功,符若初覺得自己的小命就懸了。此前她向攝政王投誠,隻有《山海圖》這一個依仗, 而且是一旦找到了東西,她也會被卸磨殺驢。但是如果攝政王當了皇帝,宣告南昭皇權正統, 新帝勢敗,那麼攝政王下一步肯定是揮師北上。
身為北燕質子的符若初,不是被當場祭旗,也大約會被軟禁,成為攝政王壓搾北燕的談判籌碼。她若還在南昭,被攝政王抓住了,那她的小命就全都在攝政王手裡捏著,無非早死晚死。
而且以攝政王的謀算,無論是否馬上逼宮,派點刺客殺手襲擊在外遊玩的北燕質子都是必行的一步棋。成功了永絕後患,沒成功則可以攪亂北燕的派係鬥爭,栽贓給北燕人,引北燕內鬥自顧不暇。
在這種大局之下,那個傳說中的《山海圖》其實已經不是重點。當年攝政王沒有山海圖還不是照樣幹掉了益親王,成為了攝政王?
同樣的道理,作為新帝左膀右臂的江詠歌,處境就更危險了。攝政王若是逮住了符若初或許還能暫時留一命,若是找到了江詠歌,肯定是格殺勿論的。
江詠歌得到消息第一時間留下替身,喬裝往杭城返,怕是也與符若初一樣,都是無奈之舉。不跑,就等著刺客找上門來要命了。
既然是喬裝,符若初和孟如川都是穿了普通客商的衣服,兩人騎馬在明處,影衛也隻帶了影十三和另外兩名高手在暗處尾隨。
明麵上就她與孟如川兩個。曉行夜宿,避開大城鎮,隻走小路。還好孟如川當年也是去過越州的,對往來杭城與越州的道路很是熟悉,知曉各種荒僻的捷徑。
跑馬五日,就回到了襄州附近。在這裡如果不換成船隻走水路,那麼就需要渡江,到對岸繼續走陸路。從襄州出發的船,並沒有符若初信得過的人,而且通杭城的水路要道,定然是攝政王防範的重點。所以他們決定渡江,繼續從陸路返行。將來依賴輕功從杭城外翻龍隱山的一道絕壁,再悄悄回到城潛伏起來靜觀其變。
他們不敢走襄州城和附近知名的官方大渡口,而是去了偏僻的三裡渡。
這地方淺灘大,河下礁石也多,不利於大船停泊,雖然自古就有渡口,也隻是小船和往來兩岸的村民圖方便,並沒有成什麼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