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1 / 2)

人類的過度自信或者自負由來已久,從遠古時代開始,人類就幻想著上與天齊。《聖經·創世紀》第11章裏記載了人類建造巴別塔的事跡。巴別塔,亦稱通天塔,是人類企圖建造的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為了阻止人類的行為,就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彼此溝通不了。人類的合作因此失敗,從此各奔東西。看來,上帝也不願看到他創造的人類如此自負。

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武斷地相信自己的直覺,認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看到的一切。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捕捉變化的全部。許多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傾向於對他們的判斷過分自信,殊不知,所有錯誤都是在“絕對正確”的信念下鑄就的。

在美國,購買1台打印機,原價是80美元,商家給顧客兩個選擇:一種是當場打折,折扣率為5%,也就是隻需花76美元就可買到打印機;第二種是通過郵購返券的形式,就是當下還是以80美元買下打印機,隻要在購買後的3個月內將相關憑證寄給商家,就可以得到25%的折扣返利,也就是說買打印機隻需花60美元即可。如果兩種路徑擺在你麵前,你會選哪種?沒猜錯的話,大多數人都會選第二種吧?那對商家來說,哪一種路徑讓他們更賺錢呢?答案也是第二種。

沒錯,這不是瞎說,這是統計調查數據後得出的結果。麵對這種20美元上下的返利,真正在購買後3個月內把憑證寄給商家的客戶隻有7%左右。因為給出的期限很長,很多人認為反正有充足的時間做這件事,不如先放一放,結果一放就徹底忘了。

從這個現象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往往隻看到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然後就非常樂觀地相信自己的判斷,並自始至終地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對的。而最終,他們也吃虧在自己那“絕對正確”的判斷上麵,很諷刺,不是嗎?

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它告訴我們,很多人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會本能地相信自己看到的是事物的全部而非局部,並且自信地認為自己注意到了整個過程中的任何變化。這種自信,導致他們在行動中過於相信自己,即使命運之神發出警示,他們都認為那不過是命運在跟他們開玩笑罷了。

普利策新聞獎得主約瑟夫·哈裏南提醒我們:99%的人過度自信,這是我們犯錯的根本原因。

澳大利亞政府1957年開始規劃建設悉尼歌劇院,他們預計會在1963年完工,預算造價是700萬美元。但是悉尼歌劇院一直拖到1973年才完工,造價高達1億200萬美元。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勒·格裏芬和羅斯從這件事得到啟發,就給很自信的心理係學生們出了一道題:讓學生們盡可能準確地估計完成一篇論文所需要的時間,預測包括完成論文所需要的平均時間、順利完成所需要的時間以及遇到困難完成所需要的時間。

學生們估計,完成一篇論文平均需要34天;如果一切順利,完成論文需要28天;如果進展不暢,完成論文需要49天。結果怎麼樣呢?這些學生完成他們論文的平均時間竟然長達56天。就算與他們自己預測的最困難境況相比,時間也都超出了。毫無疑問,這些學生過於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