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坐定後,楊修略作寒暄說:“出川的道路崎嶇,先生遠來一定很辛苦。”
張鬆表示:“奉主人的命令辦事,雖赴湯蹈火,也不能推卻啊!”
楊修存心考考張鬆的知識,詢問說:“川中的風土民情怎樣?”
張鬆察覺對方的用意,便故作賣弄地回答:“川中原是西方的一郡,古時稱為益州。錦江的道路險峻,劍閣的地勢雄壯。周圍兩百八十條道路,縱橫三萬多裏。人煙稠密,到處聽得到雞啼狗叫的聲音;市場繁榮,抬頭看得到四通八達的街巷。土地肥沃,沒有什麼水旱災害;人民富裕,文化生活十分發達。加之物產堆積如山,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啊!”
楊修接著又詢問一句:“川中的人才怎麼樣?”張鬆越加得意地說:“西川曆史上出現過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名將馬援、‘醫聖’張仲景和著名陰陽家嚴君平。其他三教九流、出類拔萃的人才,數也數不完!”
楊修逼近一句:“那麼當今劉璋手下,像你這樣的人還有幾個?”
張鬆一聳肩說:“文武全才、有智有勇、為人忠義慷慨的,有幾百人之多。像我這樣無能的,更是車載鬥量,難以計算了。”楊修又問一句:“先生現在擔任什麼職務?”
張鬆謙虛地回答說:“濫充一名別駕,很不稱職。”迅速反問:“敢問楊先生在朝廷裏擔任什麼職務?”
楊修回答說:“在丞相府裏擔任一名主簿。”
張鬆不客氣地反撲過來:“楊先生的上代擔任國家高級官員,為什麼不到朝廷裏任職,直接協助皇帝工作,卻屈居在丞相府裏幹這樣一個小官!”
楊修聽了這話,滿臉慚愧,硬著頭皮勉強解釋說:“我雖然職位不高,但蒙丞相將處理軍政錢糧的重任交付給我;而且早晚還可以得到丞相的教誨,很受啟發,所以就接受了這個職位。”
張鬆聽到這句話,幹笑一聲說:“我聽說曹丞相文的方麵不明白孔孟之道,武的方麵不了解孫武、吳起的兵法,僅僅依靠強橫霸道取得宰相的高位,哪能有什麼教誨來啟發閣下呢?”
楊修一本正經地說:“不對,先生居住在邊地,怎麼知道丞相的傑出才幹呢?我不妨讓你開開眼界。”說著,叫手下人從書箱裏拿出一卷書來,遞給張鬆。張鬆一看書名題作《孟德新書》,於是從頭到尾翻了一遍,其中共有13篇,都是談論戰爭中的重要策略的。誰知張鬆看完,頗有些不以為然地對楊修說:“楊先生怎樣看待這部書呢?”
楊修不無炫耀地回答:“這是曹丞相博古通今,模仿13篇《孫子兵法》寫成的。你看這部書可以傳之不朽嗎?”
張鬆竟揚聲笑了起來:“我們西川三尺高的孩子都能把這部書背下來,怎能叫‘新書’呢!這原是戰國時代一位無名氏的作品,曹丞相把它盜竅來表現自己,這隻能騙騙閣下罷了!”
楊修不無嗔怪地說:“這完全是丞相自己寫成的,先生說什麼川中的孩子都能背誦,欺人太甚了吧!”
不料張鬆立即應聲說:“先生如果不相信,我馬上背給你聽。”說著,即合起書來,從頭到尾將書中全部字句背誦了一遍,一字不差。楊修這時才大吃一驚說:“張先生過目不忘,真是天下的奇才啊!”
後來,楊修在曹操麵前誇讚張鬆,要求重新接見張鬆。終因,雙方的觀點差距太大,張鬆又諷刺了曹操一頓,然後離開許都,把身上帶著的那張十分有價值的地圖獻給劉備去了。
可惜曹操一輩子都在搜羅人才,一輩子都想消滅掉劉備,卻因自己一時的驕矜之態而助了劉備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