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珂縱兵成驕
驕矜之心,會使人自以為是,目空一切,以傲慢無禮的態度對待他人。五代後唐的李從珂縱兵成驕,結果驕兵欺主,他怎麼坐上皇帝的位子又怎麼掉了下來。
五代後唐長興四年,後唐明宗李嗣源病亡,兒子宋王李從厚繼位,曆史上稱為閔帝。閔帝幼弱寡斷,朝政皆由權臣失弘昭等人把持著。失弘昭等人為了便於專權,就排除異己,安插自己的親信做官。先後唆使閔帝貶黜外放了不少重臣,把一些過去有功有能力的節度使調往邊遠地區,把自己的親朋好友及親信安插在重要機構的要害職位上。鳳翔節度使兼侍中、潞王李從珂自小跟隨唐明宗四處征戰,地位、威望遠在朱弘照等人之上,當然更遭忌恨,於是不久就被調到一個很遠的地方任節度使去了。
李從珂早就對朱弘昭等人專權不滿,拒絕調令,並立即起兵,頒發檄文,準備入朝以清君側之惡。
朝中聞報,李從厚忙派西都留守王思同為西麵行營馬步軍都部署,統帥諸道兵馬去鳳翔討伐。各路兵馬齊集鳳翔城下,王思同指揮人馬攻城,激戰了一天,鳳翔東西城關被攻克,城中守軍死傷無數。
次日王思同又傳令加緊攻城,誌在必得,準備立個大功回去給皇上看看。由於鳳翔城垣低矮,壕塹不深,加上守備不足,形勢十分危急。李從珂眼見城將不保,隻好登上城樓,高聲對城外軍士喊道:“我從少年時代就跟從先帝,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滿身傷痕累累,才創立了今日的社稷。你們都曾追隨我多年,親眼目睹我的所作所為,不是嗎?”話說到這裏,李從珂已是聲淚俱下:“如今朝廷輕信讒言,猜忌骨肉,忠臣受害,我有何罪,非欲置我於死地不可?今日城摧,人亡,我是死不甘心啊!”言畢痛哭失聲,聞者莫不為之哀痛。
偏偏此時,裨將張虔釗舉著寶劍驅趕士卒登城再攻:“別聽他胡言亂語,快攻,不攻者斬。”士卒中有人大怒,舉矛反擊,張虔釗隻好躍馬逃走。某地指揮使楊思權原本就和朱弘照等權臣有隙,乘機大聲呼喊道:“潞王才應該是我們真正的主公啊!”當即率領所部人馬脫下甲胄,丟掉兵器,投降了李從珂。
楊思權率降兵入城,向李從珂獻上一張白紙,要求潞王攻克京師稱帝之後封他為節度使,李從珂便依他之言在紙上寫了:“思權可任邠寧節度使”。這一來其他攻城部隊也紛紛例戈,不再戰鬥,王思同等幾名節度使一看情勢不妙,已經無法禦眾再戰,隻好顧自逃遁去了。
而此時眾多降兵擁入鳳翔城內邀功請賞,李從珂轉驚為喜,傾盡城中財物獎賞各部將士,甚而將釜鼎之類的器具也估價論賞。一時之間軍營之中歌舞歡鬧,酗酒賭錢,好不熱鬧。此時李從珂也頭腦發熱,發布命令說:“凡攻入京都洛陽的,賞錢百緡。”軍士無不歡呼雀躍。
王思同等兵敗而逃,嚇得後唐閔帝手足無措,河陽節度使康義誠見風使駝,假意請求領兵抗拒李從珂,實際上是想迎降李從珂以邀功。許願給他的將士平定鳳翔每人賞二百緡。康義誠手下這些侍衛軍驕氣十足,一副無所畏的樣子,身上背著朝廷賞賜的錢物,在行軍路上到處揚言:“到了鳳翔後,再向潞王請一份賞!”於是軍到鳳翔,兵士成群請降,而等康義誠請降時,手下隻有十餘騎人馬。
這樣李從珂一路無阻進入京都洛陽,廢閔帝,即皇位。李從珂即位之初,立即下詔開府庫犒勞軍士,豈知洛陽府庫之中早已空虛,而犒賞軍費卻多達五十多萬緡。他隻好下令搜刮民財,頓時怨聲四起。不少人因交不起錢,隻能投井、自縊,而監獄之中更是人滿為患。百官竭盡所能,也隻搜羅到二十萬緡,不及賞資半數,李從珂唯恐賞賚不足,軍中有變,憂心忡忡。
這時端明殿學士李專美直言相勸:“國家的存亡,在於修法度,立綱紀,而不是單憑賞賜。如果隻論賞賚,就是有無窮的財寶,也填不滿驕橫的士卒的欲壑的。”繼而又告誡李從珂應該吸取前朝的教訓,否則不改覆車之轍而繼續搜刮民財,則有滅亡的危險。既然現有財力有限,應據實際情況平均分賞,其他以待他年。李從珂依言而行,不再一味縱容。果然軍士之中,驕情橫溢,自以為有功,得了賞賜,還嫌不夠,仍是怨言紛紛。
謠言一起,李從珂唯恐有亂,就不敢從根本上加以整飭,對將士一味地遷就,出現了違法亂紀的行為也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將帥驕橫亂行,兵士不聽調遣,各有所圖。李從珂即位僅三年,早有異心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舉兵起事,進而引狼入室,進攻後唐,沿途軍隊都不戰迎降,李從珂窮途末路,最後登樓自焚,後唐滅亡了。
由於李從珂平素驕兵不治,綱紀不明,致使軍中將士在急難關頭,或望風而逃,或私通於敵,或棄甲而降。李從珂最終失去天下,正緣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