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惠生性驕矜搭子命
自視過高,自然會對外界事物的判斷產生錯誤。蕭惠是遼國的老將,身經百戰,為遼國立下過汗馬功勞,五年前他曾因輕敵自傲而敗給了西夏,但生性驕矜的他,這一次不僅是兵敗,連兒子的命也賠了進去。
遼重熙十七年正月,西夏王趙元昊亡故,遼主派使者前往祭奠。使者回來報告說,元吳死後,其子諒祚年幼,軍政大權由王太後及其族親執掌,諸將不和。遼主耶律宗真聽了,以為這是進攻西夏的大好時機,迅速調動兵馬準備攻伐西夏。
遼重熙十八年六七月,遼軍兵分三路:韓國王蕭惠率南路軍、行軍都統耶律達和克率北路軍,遼主親率中路軍,以北院大王耶律仁先為前鋒,相繼向西夏進發。蕭惠率領的南路大軍,戰艦、糧船綿亙百裏,浩浩蕩蕩,十分顯赫。蕭惠是遼國的老將,身經百戰,為遼國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五年前,曾因輕敵,深入敵境,為西夏所敗。這次,他分析了敵情,認為小王諒祚還不足二歲,大權均在一個女人手中,遼國大軍壓境,西夏必定投降。
遼軍進入西夏境內,一路上,未見有西夏兵的蹤影。蕭惠心生疑惑,派出小股部隊往前偵察。偵察人員還未回來,蕭惠心急,又命令部隊出發。此時,遼軍戰馬都用於運載糧草、鎧甲,騎兵步行前進,毫無作戰準備。部下見此情形,對蕭惠說:“我軍路遠迢迢到此,不知西夏布防情況,不應深入。我軍應紮營布防,以備意外。”蕭惠一聽,哈哈大笑道:“你們也太多慮了!我大軍壓境,諒祚小王必親自迎接遼主車駕,豈有時間顧及我!無緣無故設防,豈非白白使自己疲敝。”說罷,命大軍繼續推進。
這時,西夏執政者早巳獲得遼軍入侵的消息,指派各路兵馬在賀蘭山要道列陣以待,作好充分的禦敵準備。
遼主耶律宗真率中路軍主力渡河後,未遇敵而還師。蕭惠卻毫不知情,依然揮師前進。一日,蕭惠軍剛紮營,營棚還沒來得及立,突然,派出的偵騎氣喘籲籲地回來報告:“前方有西夏大軍……。”蕭惠不信,怒斥偵騎虛報軍情,要將他推出斬首。這時,西夏軍前鋒逼近遼軍,已能聽到他們進攻的鼓聲和呐喊。不一會,西夏騎兵像猛虎那樣從山坡上衝下,旌旗高揚,戰鼓雷動,遼軍隻得倉皇應戰。蕭惠和部分將士還來不及穿上盔甲,慌忙躍上戰馬,尋路而逃。西夏騎兵見遼兵逃散,遂用弓箭射擊,一時箭如飛蝗,遼兵大批倒地,蕭惠在幾名勇士護衛下得以脫圍,才未當俘虜。蕭惠脫圍後,檢點殘兵,已不足半數。他未能吸取當年慘敗的教訓,自恃兵多勢大,輕敵冒進;判斷敵情又欠準確,以致再次大敗,連自己的兒子慈氏奴也死於戰場。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驕傲是前進的絆腳石,是成功道路上的攔路虎,不克製驕橫的行為,不忍耐驕傲的心態,是導致失敗,走向死亡的開始。所以麵對自己的驕傲情緒、驕橫的態度,首先要自我反省,盡力去忍耐,不要輕易地被自己那一點成績和才能所迷惑而忘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